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结球白菜抽薹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页 |
1.2 春化作用 | 第10-16页 |
1.2.1 春化时间对芸薹属作物抽薹的影响 | 第11页 |
1.2.2 春化温度对芸薹属作物抽薹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春化作用的相关基因 | 第12-13页 |
1.2.4 春化作用的表观遗传学机理 | 第13-15页 |
1.2.5 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植物激素与抽薹的关系 | 第16-18页 |
1.3.1 赤霉素 | 第16-17页 |
1.3.2 脱落酸 | 第17页 |
1.3.3 生长素 | 第17-18页 |
1.3.4 抽薹开花的人工调控 | 第18页 |
1.4 植物代谢组学 | 第18-25页 |
1.4.1 代谢组学简介 | 第18页 |
1.4.2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1.4.3 植物代谢组学应用 | 第23-24页 |
1.4.4 低温与代谢组 | 第24-25页 |
1.4.5 春化与代谢组 | 第25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结球白菜抽薹的激素调控研究 | 第27-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7-28页 |
2.1.2 培养方法 | 第28页 |
2.1.3 内源激素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2.1.4 外源激素调控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2.1 不同生育期内源激素含量 | 第31-33页 |
2.2.2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结球白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 讨论 | 第35-36页 |
2.3.1 内源激素含量与白菜抽薹开花的关系 | 第35页 |
2.3.2 施用外源激素调控白菜抽薹开花效果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结球白菜低温春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学特征 | 第37-5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1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3.2 结果 | 第41-48页 |
3.2.1 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 第41-44页 |
3.2.2 几类主要代谢物总含量变化趋势 | 第44-45页 |
3.2.3 低温处理对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4 不同品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 第46-48页 |
3.3 讨论 | 第48-51页 |
3.3.1 低温对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 | 第48-49页 |
3.3.2 短期低温和长期低温的效应不同 | 第49-50页 |
3.3.3 ABA引起的代谢变化有别于低温 | 第50页 |
3.3.4 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