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固态变压器的发展 | 第15-21页 |
1.2.1 固态变压器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1.2.2 固态变压器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2.3 固态变压器的结构类型 | 第18-21页 |
1.3 双有源DC/DC变换器 | 第21-25页 |
1.3.1 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 | 第21-23页 |
1.3.2 双有源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 第23-25页 |
1.4 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 | 第25-27页 |
1.4.1 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拓扑及优点 | 第25-26页 |
1.4.2 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的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双有源DC/DC变换器传统单移相控制策略 | 第29-40页 |
2.1 传统单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 | 第29-35页 |
2.1.1 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 | 第29-33页 |
2.1.2 变换器传输功率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2.1.3 传统单移相控制的缺点 | 第34-35页 |
2.2 DAB电路软开关条件分析 | 第35-36页 |
2.3 仿真与实验 | 第36-39页 |
2.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7页 |
2.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双有源DC/DC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策略 | 第40-59页 |
3.1 单侧双重移相控制 | 第40-45页 |
3.1.1 单侧双重移相控制工作原理 | 第40页 |
3.1.2 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 | 第40-43页 |
3.1.3 变换器传输功率数学模型 | 第43-45页 |
3.1.4 回流功率为零的条件 | 第45页 |
3.2 双侧双重移相控制 | 第45-53页 |
3.2.1 双侧双重移相控制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3.2.2 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 | 第46-48页 |
3.2.3 变换器传输功率数学模型 | 第48-50页 |
3.2.4 变换器电流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3.2.5 最优电流控制原理 | 第51-53页 |
3.3 仿真与实验 | 第53-58页 |
3.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模块级联型固态变压器控制策略 | 第59-69页 |
4.1 整流级控制策略 | 第59-61页 |
4.1.1 基于单相D-Q矢量变换的共同占空比控制 | 第59-60页 |
4.1.2 电压均衡控制 | 第60-61页 |
4.2 隔离级控制策略 | 第61-63页 |
4.2.1 基于前馈-后馈的电压跟随控制 | 第61-62页 |
4.2.2 直接均功率控制 | 第62-63页 |
4.3 各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 第63-64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64-68页 |
4.4.1 共同占空比控制与跟随控制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4.4.2 电压均衡控制与无电流采样的均功率控制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实验样机的设计与调试 | 第69-82页 |
5.1 实验样机的设计指标和总体结构 | 第69页 |
5.2 整流级器件选择 | 第69-71页 |
5.3 隔离级器件选择 | 第71-72页 |
5.4 检测电路设计 | 第72-76页 |
5.4.1 采样电路设计 | 第73-75页 |
5.4.2 调理电路设计 | 第75-76页 |
5.5 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设计 | 第76-77页 |
5.6 软件设计 | 第77-78页 |
5.7 实验验证 | 第78-81页 |
5.7.1 共同占空比控制与跟随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80页 |
5.7.2 电压均衡控制与无电流采样的均功率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0-8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