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酸性土壤及其铝害 | 第10-12页 |
1.1.1 酸性土壤的危害 | 第10页 |
1.1.2 酸性土壤中的铝害 | 第10-11页 |
1.1.3 植物耐铝机制 | 第11-12页 |
1.2 紫花苜蓿耐酸铝性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紫花苜蓿 | 第12-14页 |
1.2.2 紫花苜蓿酸铝胁迫 | 第14页 |
1.2.3 提高紫花苜蓿酸铝环境适应能力的主要措施 | 第14-15页 |
1.2.4 天蓝苜蓿 | 第15-16页 |
1.3 丛枝菌根提高植物耐铝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AM和AMF简介 | 第16页 |
1.3.2 AMF对植物对养分吸收代谢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3 AMF对豆科植物根瘤菌结瘤的影响 | 第17页 |
1.3.4 AMF与植物抗性 | 第17-18页 |
1.3.5 AMF对植物耐酸铝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6 环境因素对AMF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0-22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3.1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3.1.1 供试植物 | 第22页 |
3.1.2 供试土壤 | 第22页 |
3.1.3 供试根瘤菌 | 第22页 |
3.1.4 供试AMF孢子 | 第22-23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3.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3.3.1 AMF的鉴定 | 第23-24页 |
3.3.2 植株形态变化的观察和生物量的测定 | 第24页 |
3.3.3 植物养分测定 | 第24页 |
3.3.4 根际土养分测定 | 第24页 |
3.3.5 根际土pH值和活性铝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3.3.6 AMF根系侵染指标测定 | 第25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4.1 AMF多样性 | 第26页 |
4.2 不同Al~(3+)水平接种根瘤菌和AMF对紫花苜蓿与天蓝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26-33页 |
4.2.1 株高变化动态 | 第26-28页 |
4.2.2 分枝数 | 第28-29页 |
4.2.3 根系形态特征 | 第29-31页 |
4.2.4 生物量和根冠比 | 第31-33页 |
4.3 不同Al~(3+)水平接种根瘤菌和AMF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3-36页 |
4.3.1 土壤活性铝和pH | 第33-34页 |
4.3.2 土壤速效养分 | 第34-36页 |
4.4 不同Al~(3+)水平接种根瘤菌和AMF对苜蓿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4.5 不同Al~(3+)水平接种根瘤菌和AMF对侵染率和根瘤数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1-45页 |
5.1 天蓝苜蓿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 第41页 |
5.2 石灰添加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5.3 石灰添加对根瘤菌结瘤和AMF侵染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5.4 AMF接种对苜蓿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42-43页 |
5.5 混合接种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根瘤菌结瘤的影响 | 第43页 |
5.6 AMF接种对土壤有效磷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