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声环境的影响预测与降嗓措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 第9页 |
1.1.2 城市轨道线路高架化趋势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工作及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综述 | 第16-24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评价指标 | 第16-17页 |
2.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特点、分类及危害 | 第17-20页 |
2.2.1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分类 | 第18-19页 |
2.2.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危害 | 第19-20页 |
2.3 城市轨道交通的评价范围及标准 | 第20-23页 |
2.3.1 评价范围 | 第20页 |
2.3.2 评价标准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与结果分析 | 第24-40页 |
3.1 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方法 | 第24页 |
3.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4-32页 |
3.2.1 预测模式的确定 | 第24-25页 |
3.2.2 噪声预测模型 | 第25-30页 |
3.2.3 预测技术参数 | 第30-32页 |
3.3 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32-36页 |
3.3.1 既有上海轨道5号线高架段噪声测量方法 | 第32-34页 |
3.3.2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34-36页 |
3.4 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4.1 水平方向不同距离受轨道噪声影响的规律 | 第36-38页 |
3.4.2 垂直方向不同高度受轨道噪声影响的规律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影响与评价 | 第40-54页 |
4.1 项目简介 | 第40-43页 |
4.1.1 工程地理位置 | 第40-41页 |
4.1.2 工程线路走向 | 第41-42页 |
4.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42-43页 |
4.2 车桥结构尺寸参数 | 第43-45页 |
4.2.1 车辆选型 | 第43页 |
4.2.2 车辆主要结构尺寸 | 第43-44页 |
4.2.3 轨道 | 第44页 |
4.2.4 高架桥梁 | 第44-45页 |
4.3 声环境保护目标 | 第45-46页 |
4.4 高架线路噪声影响预测分析 | 第46-51页 |
4.4.1 各敏感点预测结果 | 第46-50页 |
4.4.2 执行的评价标准 | 第50页 |
4.4.3 噪声影响评价 | 第50-51页 |
4.5 高架线噪声达标距离预测分析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第54-68页 |
5.1 合理规划、布局 | 第54-56页 |
5.1.1 做好区域规划 | 第54-55页 |
5.1.2 沿街住宅平面布局 | 第55页 |
5.1.3 沿街住宅竖向退台式设计 | 第55页 |
5.1.4 合理布置住宅各房间位置 | 第55-56页 |
5.2 噪声源降噪 | 第56-60页 |
5.2.1 轮轨噪声的控制 | 第56-57页 |
5.2.2 列车运行车体噪声的控制 | 第57页 |
5.2.3 牵引动力系统噪声的控制 | 第57页 |
5.2.4 高架轨道噪声的控制 | 第57-60页 |
5.3 控制传播途径降噪 | 第60-64页 |
5.3.1 声屏障降噪 | 第60-63页 |
5.3.2 绿化降噪 | 第63-64页 |
5.3.3 吸声材料 | 第64页 |
5.4 对受声物进行控制 | 第64-67页 |
5.4.1 声降噪量的计算 | 第64-65页 |
5.4.2 住宅外墙处理 | 第65页 |
5.4.3 住宅门框处理 | 第65页 |
5.4.4 住宅窗户选择 | 第65-66页 |
5.4.5 利用阳台降噪 | 第66-67页 |
5.4.6 客运站噪声控制措施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