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一、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 | 第9-10页 |
二、对幼儿教育生活中交往现象的好奇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一、有关日常交往的研究 | 第11-14页 |
二、有关教学交往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交往与生活世界 | 第16-19页 |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一、交往 | 第20-22页 |
二、日常交往 | 第22-23页 |
三、教学交往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一、研究方法选择 | 第25-26页 |
二、研究过程简述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自由:幼儿日常交往的表征 | 第28-50页 |
第一节 师幼日常交往 | 第28-38页 |
一、师幼日常交往是一种非正式的交往 | 第28-31页 |
二、师幼日常交往是一种较松散的交往 | 第31-34页 |
三、师幼日常交往多是“一对一”的交往 | 第34-38页 |
第二节 同伴日常交往 | 第38-50页 |
一、同伴日常交往经常是循环往复的 | 第38-41页 |
二、同伴日常交往更多的是即兴而为 | 第41-44页 |
三、同伴日常交往经常是富于变化的 | 第44-47页 |
四、同伴日常交往常常是内外有别的 | 第47-50页 |
第三章 规范:幼儿教学交往的特质 | 第50-67页 |
第一节 师幼教学交往 | 第50-60页 |
一、师幼教学交往是一种较正式的交往 | 第50-53页 |
二、师幼教学交往是围绕“事务”进行的交往 | 第53-57页 |
三、师幼教学交往有更多的规范要求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同伴教学交往 | 第60-67页 |
一、规定的交往内容 | 第61-62页 |
二、指定的交往对象 | 第62-64页 |
三、限定的交往时间 | 第64-67页 |
第四章 日常交往与教学交往的联系 | 第67-79页 |
第一节 师幼交往与同伴交往的本质 | 第67-71页 |
一、师幼交往的本质 | 第67-69页 |
二、同伴交往的本质 | 第69-71页 |
第二节 日常交往与教学交往之间的转换 | 第71-79页 |
一、师幼日常交往向教学交往的转换 | 第71-76页 |
二、同伴教学交往向日常交往的转换 | 第76-79页 |
第五章 “自由”与“规范”的“对话”——对幼儿交往意义的追寻 | 第79-89页 |
第一节 “自由”中的“规范” | 第79-83页 |
一、在自由的交往中体验“规范” | 第80-82页 |
二、“规范”:自由交往的“通行证” | 第82-83页 |
第二节 “规范”中的“自由” | 第83-89页 |
一、轻松教学,让幼儿体验“自由” | 第84-86页 |
二、适时移交话语权,让教学自由生成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后记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