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某工厂厂区土壤铬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1-37页
    1.1 铬的危害第11-13页
        1.1.1 铬的性质及危害第11-13页
        1.1.2 土壤铬污染的危害第13页
    1.2 土壤中铬的污染状况与环境行为第13-20页
        1.2.1 土壤中铬的含量第13-14页
        1.2.2 土壤中铬的来源及其污染现状第14-16页
        1.2.3 土壤中铬的形态、迁移及转化第16-20页
    1.3 土壤中铬的环境质量标准第20-21页
    1.4 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第21-23页
        1.4.1 国外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进展第22页
        1.4.2 国内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进展第22-23页
    1.5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第23-27页
        1.5.1 物理修复法第24页
        1.5.2 化学修复法第24-26页
        1.5.3 生物修复法第26-27页
    1.6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研究进展第27-33页
        1.6.1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现状第27-30页
        1.6.2 国内外已分离出的Cr (VI)还原菌株第30-32页
        1.6.3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第32-33页
    1.7 本研究的意义、目标与内容第33-37页
        1.7.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33-34页
        1.7.2 研究目标第34页
        1.7.3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7.4 技术路线第35-37页
2 铬污染场地土壤中铬污染分布第37-47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37-38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2.3.1 样品采集第38-39页
        2.3.2 样品分析第39-40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2.4.1 研究区土壤基本性质第40页
        2.4.2 表层土壤总铬污染状况第40-42页
        2.4.3 表层土壤六价铬含量第42页
        2.4.4 各采样区总铬的空间变异第42-43页
        2.4.5 土壤总铬及六价铬的垂直迁移模式第43-46页
    2.5 小结第46-47页
3 土壤铬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第47-57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铬污染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第47-53页
        3.2.1 铬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与计算第47-48页
        3.2.2 铬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与计算第48-52页
        3.2.3 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的计算方法第52-5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3.3.1 铬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第53-54页
        3.3.2 铬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第54-55页
        3.3.3 铬污染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第55-56页
    3.4 小结第56-57页
4 土壤铬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第57-75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7-62页
        4.2.1 土壤样品第57页
        4.2.2 培养基第57-58页
        4.2.3 实验仪器第58页
        4.2.4 铬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第58-59页
        4.2.5 铬还原菌的分离纯化第59页
        4.2.6 铬还原菌的保藏第59页
        4.2.7 样品中Cr (VI)浓度的测量方法第59-60页
        4.2.8 铬还原菌还原Cr (VI)的能力检测第60页
        4.2.9 铬还原菌菌株鉴定第60-61页
        4.2.10 细菌对Cr (VI)还原特性的研究第61-6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2-74页
        4.3.1 铬还原菌的生长特性第62-64页
        4.3.2 铬还原菌培养过程中pH变化第64-66页
        4.3.3 铬还原菌的还原能力第66-68页
        4.3.4 铬还原菌种属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68-71页
        4.3.5 细菌对Cr (VI)还原特性的研究第71-74页
    4.4 小结第74-75页
5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机理研究第75-83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5.2.1 实验仪器第75-76页
        5.2.2 菌种第76页
        5.2.3 培养基第76页
        5.2.4 还原菌还原Cr (VI)前后形态特征第76页
        5.2.5 微生物细胞各组分对Cr (VI)还原机理第76-77页
        5.2.6 还原物质的初步鉴定第7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5.3.1 还原菌SEM样品形态第77-78页
        5.3.2 细胞各组分对Cr (VI)的还原效果第78-79页
        5.3.3 还原物质变性实验第79-81页
    5.4 小结第81-83页
6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评价第83-95页
    6.1 引言第8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3-87页
        6.2.1 实验仪器第83-84页
        6.2.2 培养基第84页
        6.2.3 土壤样品第84页
        6.2.4 NO.1 strain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第84-85页
        6.2.5 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与应用研究第85-86页
        6.2.6 测定方法第86-87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7-94页
        6.3.1 NO.1 strain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第87-91页
        6.3.2 铬污染土壤微生物菌剂制备与应用研究第91-94页
    6.4 小结第94-95页
7 结论与建议第95-97页
    7.1 结论第95-96页
    7.2 创新点第96页
    7.3 建议第96-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3页
附录第113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中国西南地区蘑菇属(Agaricus)真菌分子系统研究及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