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绵马贯众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50页
    1.1 植物根结线虫的研究概况第21-39页
        1.1.1 根结线虫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第23-26页
        1.1.2 根结线虫的形态学特征第26-28页
        1.1.3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第28页
        1.1.4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第28-32页
        1.1.5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现状第32-39页
    1.2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现状第39-45页
        1.2.1 具有防效植物资源筛选的研究第39-40页
        1.2.2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作用方式的研究第40-41页
        1.2.3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第41-43页
        1.2.4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作用机理的研究第43-44页
        1.2.5 植物源农药研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第44-45页
    1.3 绵马贯众的研究进展第45-48页
        1.3.1 绵马贯众原植物第45-46页
        1.3.2 化学成分第46-47页
        1.3.3 药理作用第47-48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48-50页
第二章 杀线活性孢子植物的筛选第50-6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2.1.1 材料第51-52页
        2.1.2 方法第52-5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2.2.1 不同孢子植物提取物的杀线活性第54-55页
        2.2.2 绵马贯众不同溶剂的提取率及杀线活性第55-57页
        2.2.3 绵马贯众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杀线活性第57-60页
    2.3 讨论第60-62页
第三章 绵马贯众的盆栽杀线试验第62-7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3.1.1 材料第62-63页
        3.1.2 方法第63-6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4-70页
        3.2.1 绵马贯众处理对供试植株地上部分的影响第64-66页
        3.2.2 绵马贯众处理对供试植株地下部分的影响第66-69页
        3.2.3 绵马贯众处理对线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第69-70页
    3.3 讨论第70-71页
第四章 绵马贯众总间苯三酚含量的测定第71-7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4.1.1 材料第71页
        4.1.2 方法第71-7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3-77页
        4.2.1 显色条件考察的正交试验结果第73-75页
        4.2.2 显色稳定性考察第75页
        4.2.3 显色剂稳定性考察第75页
        4.2.4 线性关系考察第75页
        4.2.5 精密度试验第75页
        4.2.6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考察第75页
        4.2.7 重复性试验第75-76页
        4.2.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76页
        4.2.9 不同萃取部位总间苯三酚含量和LC_(50)的测定第76-77页
    4.3 讨论第77-79页
第五章 绵马贯众杀线机理的研究第79-10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9-90页
        5.1.1 材料第79-80页
        5.1.2 方法第80-9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0-102页
        5.2.1 线虫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第90-95页
        5.2.2 线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第95-97页
        5.2.3 解毒代谢酶系活性的测定结果第97-99页
        5.2.4 神经兴奋传导物质的测定结果第99-102页
    5.3 讨论第102-104页
第六章 绵马贯众杀线可湿性粉剂的研制第104-11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04-108页
        6.1.1 材料第104-105页
        6.1.2 方法第105-10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08-114页
        6.2.1 载体品种的筛选结果第108-109页
        6.2.2 润湿剂品种的筛选结果第109-110页
        6.2.3 分散剂品种的筛选结果第110页
        6.2.4 正交试验结果第110-112页
        6.2.5 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检测结果第112-113页
        6.2.6 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盆栽防效试验结果第113-114页
    6.3 讨论第114-115页
第七章 绵马贯众抑菌活性的研究第115-130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8页
        7.1.1 材料第115-116页
        7.1.2 方法第116-118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18-127页
        7.2.1 绵马贯众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第118-119页
        7.2.2 绵马贯众氯仿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第119-121页
        7.2.3 绵马贯众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第121-123页
        7.2.4 绵马贯众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第123-125页
        7.2.5 绵马贯众水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第125-127页
    7.3 讨论第127-130页
第八章 绵马贯众化感作用的研究第130-145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131-132页
        8.1.1 材料第131页
        8.1.2 方法第131-132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132-142页
        8.2.1 绵马贯众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第132-134页
        8.2.2 绵马贯众氯仿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第134-136页
        8.2.3 绵马贯众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第136-138页
        8.2.4 绵马贯众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第138-140页
        8.2.5 绵马贯众水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第140-142页
    8.3 讨论第142-145页
结论第145-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inect点云数据与序列影像结合的三维重建技术
下一篇:稀疏码多址接入以及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