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LG油田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4页
    0.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9-12页
    0.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8页
    1.1 油田构造特征第14-15页
    1.2 油田储层特征第15-16页
    1.3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征第16页
    1.4 油田油藏特征第16-18页
第二章 测井曲线标准化研究第18-24页
    2.1 单井测井曲线质量评价第18-19页
        2.1.1 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第18页
        2.1.2 声波曲线重构与质量控制第18-19页
    2.2 多井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第19-24页
        2.2.1 标准化方法的选择第20-21页
        2.2.2 多井曲线标准化第21-24页
第三章 储层“四性关系”的确定第24-31页
    3.1 四性关系基本特性第24-25页
        3.1.1 岩性-物性关系第24页
        3.1.2 岩性-含油气性关系第24页
        3.1.3 物性-含油气性关系第24-25页
    3.2 典型井四性关系特征分析第25-30页
        3.2.1 纯油层四性关系第25-27页
        3.2.2 油水同层四性关系第27-28页
        3.2.3 水层四性关系第28页
        3.2.4 干层四性关系第28-30页
    3.3 四性关系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第31-52页
    4.1 地质模型平面分区第31-32页
        4.1.1 油藏埋藏深度差别大第31页
        4.1.2 沉积相重矿物组合指示物源方向不同第31页
        4.1.3 储层物性分布不均第31-32页
        4.1.4 平面分区结果第32页
    4.2 地质模型纵向分段第32-39页
        4.2.1 水化学场理论的提出第33-34页
        4.2.2 地化指标Ro值第34-36页
        4.2.3 粘土矿物转化阶段第36页
        4.2.4 砂岩成岩压实作用第36-37页
        4.2.5 砂岩成岩胶结作用第37-38页
        4.2.6 地质模型纵向分段结果第38-39页
    4.3 储层特征研究第39-47页
        4.3.1 沉积相分析第39页
        4.3.2 重矿物含量及组合分析第39-40页
        4.3.3 粘土矿物特征分析第40-41页
        4.3.4 粒度特征分析第41-42页
        4.3.5 物性特征分析第42-43页
        4.3.6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第43-46页
        4.3.7 储层分类第46-47页
    4.4 流体识别版图第47-52页
        4.4.1 LG油田 2、3 区油水识别图版第47-49页
        4.4.2 LG油田 1、4 区油水识别图版第49-52页
第五章 含水饱和度模型及油水同层细分模型确定第52-64页
    5.1 泥质钙质校正后的阿尔奇公式第52-54页
    5.2 校正后的阿尔奇公式参数确定第54-61页
        5.2.1 岩电参数的确立第54-56页
        5.2.2 泥质含量计算第56-58页
        5.2.3 钙质含量计算第58-59页
        5.2.4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5.3 校正后的阿尔奇公式精度分析第61-62页
    5.4 产水率及油水同层细分模型研究第62-64页
        5.4.1 产水率及油水同层细分模型第62-63页
        5.4.2 模型精度分析第63-64页
第六章 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解释方法研究第64-68页
    6.1 低阻油层第64-66页
    6.2 高阻水层第66-68页
第七章 各模型效果分析第68-74页
    7.1 油水解释图版精度验证第68-69页
    7.2 定量计算模型验证第69-74页
        7.2.1 试油典型井验证第69-71页
        7.2.2 投产典型井验证第71-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管性别差异与会计稳健性--基于过度自信视角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岩佐茂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