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工艺论文--一般方法论文--焊接缺陷及质量检查论文

储罐角焊缝漏磁检测仪器研制及缺陷量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漏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漏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漏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漏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储罐角焊缝漏磁检测技术理论分析第15-26页
    2.1 储罐角焊缝漏磁检测基本原理第15-16页
    2.2 漏磁场的计算方法第16-19页
        2.2.1 解析法第16-18页
        2.2.2 数值法第18-19页
    2.3 储罐角焊缝缺陷漏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第19-25页
        2.3.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2.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单元类型第20页
        2.3.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材料属性第20-22页
        2.3.4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网格划分第22-23页
        2.3.5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加载、边界条件施加和求解第23页
        2.3.6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储罐角焊缝漏磁信号影响因素分析第26-34页
    3.1 永磁体尺寸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26-29页
        3.1.1 永磁体长度改变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26-27页
        3.1.2 永磁体宽度改变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27-28页
        3.1.3 永磁体高度改变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28-29页
    3.2 储罐板厚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29-30页
    3.3 缺陷深度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30-32页
    3.4 提离值对漏磁信号的影响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储罐角焊缝漏磁检测仪器的研制与实验研究第34-49页
    4.1 总体设计方案第34-35页
    4.2 结构设计第35-40页
        4.2.1 磁化系统设计第35-38页
        4.2.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38-39页
        4.2.3 驱动系统设计第39页
        4.2.4 定位系统设计第39页
        4.2.5 附属结构设计第39-40页
    4.3 整体结构第40-41页
    4.4 实验方案第41-42页
    4.5 实验设备第42页
    4.6 实验过程第42-44页
    4.7 实验结果分析第44-48页
    4.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储罐角焊缝漏磁检测缺陷量化方法研究第49-67页
    5.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第49-51页
        5.1.1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50页
        5.1.2 神经网络结构第50页
        5.1.3 神经网络工作过程第50-51页
    5.2 BP神经网络概述第51-56页
        5.2.1 BP神经网络算法推导第51-55页
        5.2.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第55-56页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缺陷量化第56-66页
        5.3.1 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提取第56-61页
        5.3.2 BP神经网络建立第61-62页
        5.3.3 缺陷宽度和深度的量化第62-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狐”谚语的对比及其文化背景
下一篇:基于三角模型的航空自组网地空通信连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