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油田西5-16区块聚合物驱封窜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西 5-16区块基本情况 | 第13-16页 |
1.1 试验区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1.2 试验区开发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技术研究 | 第16-38页 |
2.1 研究目的及必要性 | 第16-17页 |
2.2 无效注水循环分析 | 第17-29页 |
2.3 水流优势通道类型、成因及模式 | 第29页 |
2.4 水流优势通道的识别 | 第29-34页 |
2.5 区块封窜特征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封窜方案设计研究 | 第38-66页 |
3.1 扶余聚驱封窜设计思路 | 第38-39页 |
3.2 试验井窜流类型的识别与对堵剂的需求 | 第39-40页 |
3.3 封窜体系的评价 | 第40-60页 |
3.4 封窜层位的确定 | 第60-61页 |
3.5 区块段塞设计 | 第61-62页 |
3.6 堵剂浓度的确定 | 第62页 |
3.7 施工参数优化设计 | 第62-66页 |
第四章 综合性封窜动态调控技术研究 | 第66-71页 |
4.1 压力变化动态调整 | 第66页 |
4.2 压降指数评价决策 | 第66-67页 |
4.3 注入曲线特征分析法 | 第67页 |
4.4 吸水指数判别法 | 第67-68页 |
4.5 采出液判别法 | 第68-70页 |
4.6 动态分析判别法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现场应用情况 | 第71-76页 |
5.1 封堵效果 | 第71页 |
5.2 注入压力平稳上升 | 第71-72页 |
5.3 霍尔曲线 | 第72页 |
5.4 压降特征分析认识 | 第72-73页 |
5.5 示踪剂突进速度明显减缓 | 第73-74页 |
5.6 窜流通道变化明显 | 第74页 |
5.7 产出液聚合物浓度稳定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