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0.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0.2.1 浅水三角洲砂体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砂体、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0.3.3 主要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6-22页 |
1.1 地层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1.2 断裂发育特征 | 第17-22页 |
1.2.1 断裂垂向发育特征 | 第17-19页 |
1.2.2 断裂平面发育特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 第22-30页 |
2.1 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对比难度 | 第22-23页 |
2.2 分层方案及分层标准建立 | 第23-24页 |
2.2.1 研究区内标准井的选取 | 第23页 |
2.2.2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原则 | 第23-24页 |
2.2.3 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方案 | 第24页 |
2.3 油层短期旋回层序精细、统一对比 | 第24-30页 |
2.3.1 全区精细对比必要性分析 | 第25页 |
2.3.2 短期旋回层序对比技术研究 | 第25-30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 第30-51页 |
3.1 物源分析 | 第30-33页 |
3.1.1 地层厚度变化表明葡萄花油层主要受东北物源影响 | 第30-31页 |
3.1.2 现代沉积及野外露头表明葡萄花油层物源方向 | 第31-33页 |
3.2 沉积微相特征 | 第33-35页 |
3.2.1 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33-34页 |
3.2.2 单井相分析 | 第34-35页 |
3.3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35-37页 |
3.4 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研究 | 第37-48页 |
3.5 砂体展布特征 | 第48-51页 |
3.5.1 垂向展布特征 | 第48-49页 |
3.5.2 平面展布特征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砂体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51-63页 |
4.1 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4.1.1 油藏类型 | 第51页 |
4.1.2 平面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4.1.3 垂向分布特征 | 第52-55页 |
4.2 砂体对油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5-60页 |
4.2.1 砂体类型与油水分布关系 | 第55-59页 |
4.2.2 断砂匹配控制油气聚集部位 | 第59-60页 |
4.3 有利目标优选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