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农民工 | 第17页 |
2.1.2 国内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 第17-19页 |
2.1.3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类型 | 第19页 |
2.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 | 第20页 |
2.2.3 社会扣除理论 | 第20-21页 |
2.2.4 蒂伯特投票理论 | 第21页 |
2.2.5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内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农民工参保现状 | 第22-28页 |
3.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22-23页 |
3.2 国内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行模式 | 第23-24页 |
3.2.1 北京模式——仿城型 | 第23页 |
3.2.2 上海模式-—综合型 | 第23页 |
3.2.3 广深模式-—扩面型 | 第23-24页 |
3.2.4 西安市现行模式 | 第24页 |
3.3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制度现状 | 第24-25页 |
3.4 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第25-28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异地转移接续情况调查 | 第28-35页 |
4.1 西安市农民工概况 | 第28页 |
4.2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4.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4.3.2 调查对象参加养老保险情况 | 第30-31页 |
4.3.3 调查对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情况 | 第31-35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异地转移接续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5.1 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异地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5.1.1 农民工认知力低,不了解或误解新政策 | 第35页 |
5.1.2 各地转接程序不一致,待遇认定存在差别 | 第35-36页 |
5.1.3 人为设置障碍,转入地变相限制转入 | 第36页 |
5.1.4 经办机构效率低下,转接手续周期过长 | 第36-37页 |
5.1.5 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不统一,数据对接存在障碍 | 第37页 |
5.1.6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不同,待遇差距较大 | 第37-38页 |
5.2 造成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5.2.1 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缺乏配套细则 | 第38-39页 |
5.2.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利益博弈 | 第39页 |
5.2.3 基金统筹层次过低,未实现全国统筹 | 第39-40页 |
5.2.4 政府管理手段落后,制约转接效率 | 第40页 |
5.2.5 城乡户籍制度壁垒,造成转接困难 | 第40页 |
5.2.6 政策宣传不到位,参保人有趋富心理 | 第40-42页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的建议 | 第42-47页 |
6.1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思路 | 第42-45页 |
6.1.1 转移部分统筹资金 | 第42-43页 |
6.1.2 分段折算缴费年限 | 第43-44页 |
6.1.3 科学设定过渡期农民工转移时最低缴费年限 | 第44-45页 |
6.2 加强农民工转移接续工作的对策措施 | 第45-47页 |
6.2.1 提高统筹层次 | 第45页 |
6.2.2 进行配套改革 | 第45-46页 |
6.2.3 加强经办管理 | 第46页 |
6.2.4 统一信息系统 | 第46-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7-49页 |
7.1 结论 | 第47-48页 |
7.2 本文的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