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导言 | 第10-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五、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概述 | 第17-25页 |
| 第一节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概念 | 第17-21页 |
| 一、P2P网贷简介与现状 | 第17-19页 |
| 二、在P2P网贷行业中的个人信用征信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P2P网贷中个人信用征信的功能 | 第21-25页 |
| 一、经济学维度下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的功能 | 第21-23页 |
| 二、法律维度下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的功能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P2P网贷中个人信用征信的法律关系 | 第25-35页 |
| 第一节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 | 第25-28页 |
| 一、被征信人 | 第25页 |
| 二、个人征信机构 | 第25-27页 |
| 三、信用信息使用者 | 第27页 |
| 四、信用信息提供者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的客体 | 第28-31页 |
| 一、个人基础信息 | 第29页 |
| 二、个人信贷交易信息 | 第29-30页 |
| 三、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P2P网贷征信中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 | 第31-35页 |
| 一、征信与个人信用信息相关权利的冲突与衡平 | 第31-32页 |
| 二、P2P网贷征信中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模式之分类 | 第35-43页 |
|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之模式 | 第35-38页 |
| 一、私营征信模式 | 第35-36页 |
| 二、公共征信模式 | 第36-37页 |
| 三、混合征信模式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我国现行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模式评述 | 第38-43页 |
| 一、网络金融征信系统模式 | 第39-40页 |
| 二、第三方机构征信模式 | 第40-41页 |
| 三、“大数据征信”模式 | 第41-42页 |
| 四、云征信系统模式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P2P网贷中个人信用征信的监管 | 第43-48页 |
| 第一节 个人信用征信监管模式简介 | 第43-45页 |
| 一、美国私营征信模式下的监管 | 第43-44页 |
| 二、欧盟公共征信模式下的征信监管 | 第44-45页 |
| 三、日本混合征信模式下的征信监管 | 第45页 |
|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监管模式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困境与完善 | 第48-53页 |
| 第一节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现实性困境 | 第48-50页 |
| 一、有关P2P网贷以及征信业法律规范缺失,效力层次较低 | 第48页 |
| 二、缺乏相应监管和行业自律 | 第48-49页 |
| 三、征信系统的“数据孤岛” | 第49-50页 |
| 第二节 P2P网贷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完善 | 第50-53页 |
| 一、完善P2P网贷和征信业相关立法 | 第50页 |
|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下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 第50-51页 |
| 三、加强P2P网贷征信监管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