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绳系InSAR系统构形展开与波束同步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22页
        1.2.1 分布式InSAR系统研究概况第12-15页
        1.2.2 绳系卫星编队系统发展第15-17页
        1.2.3 绳系卫星编队动力学研究第17-19页
        1.2.4 绳系卫星系统展开与稳定控制研究第19-20页
        1.2.5 InSAR系统波束同步控制研究第20-22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绳系InSAR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4-44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坐标系定义第24-25页
    2.3 绳系InSAR系统数学模型第25-39页
        2.3.1 绳系卫星系统珠点模型第26-33页
        2.3.2 摄动模型第33-35页
        2.3.3 绳系卫星系统简化模型第35-38页
        2.3.4 绳系InSAR系统卫星姿态动力学第38-39页
    2.4 数值仿真第39-43页
        2.4.1 系绳离散数量影响分析第40-42页
        2.4.2 大气阻力和J2摄动的影响分析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链式多星绳系卫星系统构形分析第44-64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链式绳系卫星系统平衡构形求解第44-55页
        3.2.1 系统平衡条件第44-50页
        3.2.2 系统平衡构形求解第50-55页
    3.3 系统平衡构形稳定性分析第55-61页
        3.3.1 沿铅垂方向分布系绳稳定性分析第58-60页
        3.3.2 沿水平方向分布系绳稳定性分析第60-61页
    3.4 数值仿真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双星绳系InSAR系统最优展开第64-85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双星绳系卫星系统稳定性分析第64-70页
        4.2.1 运行于椭圆轨道系统的瞬时平衡位置求解第64-66页
        4.2.2 双星绳系InSAR系统平衡构形稳定性分析第66-70页
    4.3 面向DEM任务的双星系统最优展开第70-79页
        4.3.1 展开最优轨迹规划第70-72页
        4.3.2 展开反馈控制器设计第72-75页
        4.3.3 数值仿真第75-79页
    4.4 面向GMTI任务的双星系统最优展开第79-84页
        4.4.1 面向GMTI任务展开分析第79-80页
        4.4.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初值优选第80-81页
        4.4.3 面向GMTI任务稳态控制第81-82页
        4.4.4 数值仿真第82-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链式多星绳系InSAR系统展开研究第85-104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展开影响因素分析第85-88页
        5.2.1 链式多星系统分离方式研究第85-87页
        5.2.2 系统展开方法第87-88页
    5.3 基于参数分析法的链式多星系统展开研究第88-99页
        5.3.1 展开控制参数的影响分析第89-93页
        5.3.2 分离策略影响分析第93-99页
    5.4 链式多星绳系InSAR系统面向任务展开第99-103页
        5.4.1 面向DEM任务展开第99-101页
        5.4.2 面向GMTI任务展开第101-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绳系InSAR系统波束同步控制第104-125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InSAR系统卫星期望姿态第104-112页
        6.2.1 多普勒导引第104-107页
        6.2.2 系统波束同步策略第107-112页
    6.3 卫星姿态跟踪控制器设计第112-116页
    6.4 数值仿真分析第116-124页
        6.4.1 最大波束覆盖重合率同步第118-122页
        6.4.2 最大波束相干同步第122-124页
    6.5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个人简历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价格更新机制的V2G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内编队引力参考敏感器构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