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生产过程与设备论文

碳化硅陶瓷高效磨削钻孔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碳化硅陶瓷的应用与发展第11-14页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17页
        1.3.1 碳化硅陶瓷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碳化硅陶瓷加工中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课题来源及课题用材料第17-18页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碳化硅陶瓷性能、制备及磨削去除机理第19-29页
    2.1 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第19-20页
        2.1.1 碳化硅陶瓷的结构第19页
        2.1.2 碳化硅陶瓷的性质第19页
        2.1.3 碳化硅陶瓷的用途第19-20页
    2.2 碳化硅陶瓷的制备第20-22页
        2.2.1 热压烧结法第20页
        2.2.2 热等静压烧结法第20-21页
        2.2.3 无压烧结法第21页
        2.2.4 反应烧结法第21页
        2.2.5 烧结工艺比较第21-22页
    2.3 碳化硅陶瓷的磨削去除机理第22-27页
        2.3.1 碳化硅陶瓷的加工缺陷第22页
        2.3.2 压痕力学模型第22-23页
        2.3.3 试验工具第23页
        2.3.4 试验材料及设备第23-24页
        2.3.5 磨削去除机理理论分析第24-26页
        2.3.6 磨削去除机理实验分析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烧结金刚石钻头的胎体性能与结构优化第29-39页
    3.1 烧结制作工艺第29-30页
    3.2 胎体性能优化第30-33页
        3.2.1 胎体配方设计第30-31页
        3.2.2 试验设备及材料第31页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1-33页
    3.3 钻头结构优化第33-36页
        3.3.1 试验设备及材料第33页
        3.3.2 正交试验设计第33-34页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四章 烧结金刚石钻头的高效磨削钻孔研究第39-51页
    4.1 高效磨削钻孔的关键因素第39页
    4.2 匹配关系模型建立第39-44页
        4.2.1 胎体磨损厚度与外界因素的关系第40-42页
        4.2.2 胎体磨损厚度与自身耐磨性的关系第42-43页
        4.2.3 胎体磨损厚度与磨粒磨损厚度的关系第43页
        4.2.4 钻头磨损部分金刚石磨粒的浓度公式第43-44页
    4.3 试验验证第44-49页
        4.3.1 试验条件第44-45页
        4.3.2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4.4 匹配模型指导钻头设计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碳化硅陶瓷的孔加工质量控制第51-59页
    5.1 加工缺陷分析第51-52页
    5.2 正反面加工第52-53页
        5.2.1 加工工艺第52页
        5.2.2 加工缺点第52-53页
    5.3 预应力加工设计第53-55页
        5.3.1 工艺装置第53页
        5.3.2 预应力的计算第53-55页
    5.4 预应力加工试验第55-57页
        5.4.1 质量评价指标第55-56页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1 本文总结第59-60页
    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商品期货保证金设置研究--以郑商所棉花期货为例
下一篇:拟蒙特卡洛方法下Heston模型的离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