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框架结构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概述 | 第11-18页 |
2.1 医疗废物 | 第11-14页 |
2.1.1 医疗废物的定义 | 第11-12页 |
2.1.2 医疗废物的类别 | 第12-13页 |
2.1.3 医疗废物的特征 | 第13页 |
2.1.4 医疗废物的来源 | 第13-14页 |
2.2 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 第14-15页 |
2.2.1 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2.2.2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立法沿革 | 第14-15页 |
2.3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15-18页 |
2.3.1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2 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立法现状 | 第16-18页 |
第3章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关键内容与问题 | 第18-27页 |
3.1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关键内容 | 第18-22页 |
3.1.1 法律关系及主体 | 第18-19页 |
3.1.2 计费方式 | 第19-21页 |
3.1.3 收费标准 | 第21-22页 |
3.2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主要问题 | 第22-27页 |
3.2.1 费用承担主体不明 | 第22-23页 |
3.2.2 政府的角色不清 | 第23-24页 |
3.2.3 成本核算存在遗漏 | 第24页 |
3.2.4 计费方式过于复杂 | 第24-25页 |
3.2.5 定价双方地位不平等 | 第25-27页 |
第4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27-30页 |
4.1 美国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27-28页 |
4.1.1 美国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立法 | 第27页 |
4.1.2 美国社区医疗锐器回邮计划 | 第27页 |
4.1.3 美国阿肯色州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27-28页 |
4.2 日本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28-29页 |
4.2.1 处置收费主体 | 第28页 |
4.2.2 计费方式及收费标准 | 第28-29页 |
4.3 香港医疗废物处置收费 | 第29-30页 |
4.3.1 处置收费主体 | 第29页 |
4.3.2 计费方式及收费标准 | 第29页 |
4.3.3 费用减免、赦免及退还规则 | 第29-3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建议 | 第30-41页 |
5.1 确立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基本原则 | 第30-33页 |
5.1.1 污染者负担原则 | 第30-31页 |
5.1.2 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 | 第31-32页 |
5.1.3 政府环境义务原则 | 第32-33页 |
5.2 明确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的承担主体 | 第33-37页 |
5.2.1 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 | 第33-34页 |
5.2.2 患者负担家庭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 | 第34-35页 |
5.2.3 生产者分担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 第35页 |
5.2.4 政府在医疗废物处置收费中承担环境义务 | 第35-36页 |
5.2.5 代处置过程中的费用承担主体的确认 | 第36-37页 |
5.3 明确处置成本构成 | 第37-38页 |
5.3.1 明确处置成本构成范围 | 第37-38页 |
5.3.2 建立成本评价体系 | 第38页 |
5.4 明确计费方式、收费标准 | 第38-39页 |
5.4.1 明确计费方式 | 第38页 |
5.4.2 制定收费标准 | 第38-39页 |
5.4.3 建立价格联动调价机制 | 第39页 |
5.5 平衡定价双方地位 | 第39-41页 |
5.5.1 合理布局医疗废物处置规划 | 第39页 |
5.5.2 公正授予医疗废物处置行政许可 | 第39-40页 |
5.5.3 整顿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管理模式 | 第40页 |
5.5.4 强化医疗废物产生者的知情权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