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的总结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概述 | 第20-27页 |
2.1 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内涵 | 第20-25页 |
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2 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3 我国政府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演变 | 第22-25页 |
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概述 | 第25-26页 |
2.2.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 | 第25页 |
2.2.2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分类 | 第25-26页 |
2.2.3 当前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外优秀养老保险制度 | 第27-36页 |
3.1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7-30页 |
3.1.1 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7-28页 |
3.1.2 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8-29页 |
3.1.3 日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3.2 国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0-34页 |
3.2.1 新加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0-31页 |
3.2.2 智利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 第31-33页 |
3.2.3 巴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3-34页 |
3.3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统筹河北省南和县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34-35页 |
3.3.1 统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 第34页 |
3.3.2 完善立法 | 第34-35页 |
3.3.3 合理界定政府的责任 | 第35页 |
3.3.4 强化基金的运作管理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河北省南和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4.1 河北省南和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事业取得的成就 | 第36-37页 |
4.1.1 建立起全面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36页 |
4.1.2 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及征缴额逐年增长 | 第36页 |
4.1.3 构筑政府信息公开体系 | 第36-37页 |
4.1.4 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 第37页 |
4.2 河北省南和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2.1 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 | 第37页 |
4.2.2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 第37-38页 |
4.2.3 养老保险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扩大 | 第38页 |
4.3 河北省南和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事业非均等化的原因 | 第38-41页 |
4.3.1 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 第38-39页 |
4.3.2 不同人群间养老保险在制度层面上的差异 | 第39-40页 |
4.3.3 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扩面困难 | 第40页 |
4.3.4 社会养老保险的二元制设计形成了非均等化的待遇格局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水平的对策 | 第42-46页 |
5.1 制度的整合与改革 | 第42页 |
5.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范 | 第42-43页 |
5.3 积极做好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工作 | 第43-44页 |
5.4 提高政府财政补贴水平 | 第44页 |
5.5 继续发现参保资源,完善扩面工作 | 第44-4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