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铁面向民间资本投融资模式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现代投融资理论与SWOT分析方法 | 第16-23页 |
2.1 现代投融资理论 | 第16-18页 |
2.1.1 现代投融资基本理论 | 第16页 |
2.1.2 现代投融资基本策略 | 第16-18页 |
2.2 高铁投融资的特点与模式 | 第18-21页 |
2.2.1 高铁投融资的特点 | 第18页 |
2.2.2 高铁投融资的模式 | 第18-20页 |
2.2.3 融资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20-21页 |
2.3 SWOT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2.3.1 SWOT分析法的内涵与步骤 | 第21-22页 |
2.3.2 SWOT分析法的作用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福建省高铁投融资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23-37页 |
3.1 福建省高铁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3.1.1 已开通运营高铁情况 | 第23-24页 |
3.1.2 在建高铁情况 | 第24页 |
3.1.3 十二五后期拟开工高铁情况 | 第24-25页 |
3.2 福建省民间投融资发展趋势 | 第25-32页 |
3.2.1 福建省民间投融资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2.2 福建省民间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 第27页 |
3.2.3 福建省民间投融资的基本制度 | 第27-30页 |
3.2.4 福建省民间投融资的政策演变 | 第30-32页 |
3.3 福建高铁投融资模式及其SWOT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当前福建省高铁投融资模式 | 第32-33页 |
3.3.2 福建高铁投融资模式的SWOT分析 | 第33-34页 |
3.3.3 当前融资模式亟待变革 | 第34页 |
3.4 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福建高铁的问题 | 第34-37页 |
3.4.1 国家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4.2 地方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高铁投融资经验借鉴 | 第37-45页 |
4.1 内地高铁投融资主要模式 | 第37-40页 |
4.1.1 部省合资模式 | 第37页 |
4.1.2 证券融资模式 | 第37-38页 |
4.1.3 项目融资模式 | 第38页 |
4.1.4 基金融资模式 | 第38-40页 |
4.2 境外高铁融资主要模式 | 第40-43页 |
4.2.1 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 | 第40-41页 |
4.2.2 民间资本主导的融资模式 | 第41-43页 |
4.2.3 完全民间投融资模式 | 第43页 |
4.3 经验做法启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福建高铁投融资模式优化策略 | 第45-55页 |
5.1 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 第45-48页 |
5.1.1 建立高铁产业投资基金 | 第45-46页 |
5.1.2 引导高铁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第46-48页 |
5.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48-49页 |
5.2.1 政府直接无偿投资 | 第48页 |
5.2.2 政府提供融资支持 | 第48-49页 |
5.2.3 政府提供风险担保 | 第49页 |
5.2.4 政府提供税收优惠 | 第49页 |
5.3 建立高铁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 第49-53页 |
5.3.1 组织管理框架 | 第50页 |
5.3.2 信息咨询服务 | 第50-51页 |
5.3.3 人力资源服务 | 第51-52页 |
5.3.4 融资担保服务 | 第52页 |
5.3.5 风险监控服务 | 第52-53页 |
5.4 面向民间资本的高铁投融资模式总体架构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