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1.5 田野调查情况 | 第12-13页 |
2 鄯善县文化生态 | 第13-17页 |
2.1 鄯善的历史变迁 | 第13-14页 |
2.2 鄯善县自然生态环境 | 第14-15页 |
2.3 鄯善县民族、宗教、民俗 | 第15-17页 |
3 吐鲁番木卡姆历史溯源 | 第17-19页 |
3.1 吐鲁番木卡姆概念界定 | 第17页 |
3.2 吐鲁番木卡姆的分布与版本 | 第17-18页 |
3.3 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的历史 | 第18-19页 |
4 吐鲁番木卡姆的音乐特点 | 第19-24页 |
4.1 演出形式 | 第19-20页 |
4.2 演出场合 | 第20-21页 |
4.3 音乐特性 | 第21-22页 |
4.4 唱词特点 | 第22-24页 |
5 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的传承方式 | 第24-35页 |
5.1 专业传承 | 第24-26页 |
5.1.1 教育传承 | 第24页 |
5.1.2 木卡姆艺术团 | 第24-26页 |
5.2 原生态传承 | 第26-29页 |
5.2.1 师徒传承(传承代表人) | 第26-28页 |
5.2.2 家庭传承 | 第28-29页 |
5.3 辅助传承 | 第29-35页 |
5.3.1 即兴表演 | 第29-31页 |
5.3.2 官方组织 | 第31页 |
5.3.3 发行书籍 | 第31-32页 |
5.3.4 发行光碟 | 第32-33页 |
5.3.5 传承中心 | 第33-35页 |
6 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的传承中的问题 | 第35-43页 |
6.1 传承人口述史的意义 | 第35-36页 |
6.2 专业传承后继不力 | 第36-37页 |
6.3 原生态传承环境破坏 | 第37-39页 |
6.4 缺乏创新意识 | 第39-43页 |
7 鄯善县吐鲁番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引发的思考 | 第43-45页 |
7.1 传承与保护各方态度不一致 | 第43页 |
7.2 传承与保护的最终目的 | 第43-44页 |
7.3 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出路探究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