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王陵区的景观变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 选题原因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 研究材料 | 第9-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明秦王墓的分布以及认定 | 第12-26页 |
一 秦王墓所在诸原考证 | 第12-17页 |
(一) 西京筹备委员会“西京市区图” | 第13-15页 |
(二) 秦王墓所在原的地理位置认定 | 第15-17页 |
二 明秦王墓的再认定 | 第17-24页 |
(一) 学界对秦王墓认定研究及分歧 | 第18-21页 |
(二) 秦王墓辨误 | 第21-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陵区景观的形成:明秦王陵区的营建 | 第26-37页 |
一 明初的农业景观 | 第26-28页 |
二 秦王陵区景观的营建 | 第28-35页 |
(一) 陵园规模 | 第28-29页 |
(二) 陵园主体建筑 | 第29-33页 |
(三) 规模庞大的石像生遗存 | 第33-34页 |
(四) 陵园自然景观的营建 | 第34-35页 |
三 陵区景观的营建对周边的影响 | 第35-36页 |
四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从陵区景观向农村景观的转变 | 第37-49页 |
一 清至民国村落的变化 | 第37-43页 |
(一) 清代村落 | 第37-41页 |
(二) 民国村落的增多 | 第41-43页 |
二 1950-1990年代农村土地利用 | 第43-45页 |
三 陵区景观与农业景观的互动关系 | 第45-48页 |
(一) “井”的形成 | 第45-46页 |
(二) 农村管理制度下陵区的破坏 | 第46-48页 |
四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城市化背景下的陵区景观变化 | 第49-57页 |
一 道路的修建 | 第49-51页 |
二 陵区景观的变化 | 第51-55页 |
(一) 城市空间 | 第51-52页 |
(二) 房地产的侵蚀 | 第52-53页 |
(三) 个体企业的经营 | 第53-54页 |
(四) 遗址保护区 | 第54-55页 |
三 人文关怀在文物遗存方面的作用 | 第55页 |
四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一 古籍类 | 第58-59页 |
二 著作类 | 第59页 |
三 论文类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