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2-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缅甸军政权转型原因的现有解释及不足 | 第17-25页 |
1.3.1 内外压力说 | 第17-20页 |
1.3.2 精英决定说 | 第20-22页 |
1.3.3 军人利益说 | 第22页 |
1.3.4 国际形势说 | 第22-23页 |
1.3.5 总结及评论 | 第23-2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7-28页 |
第2章 关于民主转型理论的回顾及启示 | 第28-40页 |
2.1 民主转型理论 | 第28-34页 |
2.1.1 结构研究路径 | 第29-32页 |
2.1.2 行为主体研究路径 | 第32-34页 |
2.1.3 国际维度与国内维度的联结 | 第34页 |
2.2 军人政权民主转型 | 第34-36页 |
2.2.1 内外压力分析 | 第35页 |
2.2.2 动机与条件分析 | 第35页 |
2.2.3 组织与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2.2.4 出路保障分析 | 第36页 |
2.2.5 成本收益分析 | 第36页 |
2.3 评论、借鉴及启示 | 第36-40页 |
第3章 关于缅甸军人政权转型的定义、假设及解释 | 第40-54页 |
3.1 核心概念界定及操作化 | 第40-44页 |
3.1.1 缅甸军人政权转型的定义 | 第40-41页 |
3.1.2 利益目标的定义及操作化 | 第41-43页 |
3.1.3 保障条件的定义及操作化 | 第43-44页 |
3.2 理性的假定与成本收益分析 | 第44-46页 |
3.2.1 理性的假定 | 第44-45页 |
3.2.2 成本收益分析 | 第45-46页 |
3.3 研究假设及主要变量 | 第46-51页 |
3.3.1 研究假设 | 第46页 |
3.3.2 利益目标改变的原因 | 第46-49页 |
3.3.3 保障条件完备的作用 | 第49-51页 |
3.4 关于主要变量逻辑关系的解释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案例I:苏貌军政权拒绝转型(1988—1992 年) | 第54-70页 |
4.1 苏貌执政时期的缅甸政治、经济与外交 | 第54-63页 |
4.1.1 政治状况:苏貌高压统治 | 第54-57页 |
4.1.2 经济发展:增长缓慢 | 第57-60页 |
4.1.3 对外关系:西方全面封锁 | 第60-63页 |
4.2 1990 年大选回顾 | 第63-65页 |
4.3 苏貌军政权拒绝转型的原因 | 第65-68页 |
4.3.1 对政权完全控制为目标 | 第65-66页 |
4.3.2 缺乏完备的保障条件 | 第66-67页 |
4.3.3 目标与条件的差距及影响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案例II:丹瑞军政权开启转型(1992—2011 年) | 第70-94页 |
5.1 丹瑞执政时期的缅甸政治、经济与外交 | 第70-83页 |
5.1.1 政治状况:丹瑞软硬兼施统治 | 第70-76页 |
5.1.2 经济发展:高水平增长 | 第76-79页 |
5.1.3 对外关系:注重周边和区域外交 | 第79-83页 |
5.2 2010 年缅甸大选回顾 | 第83-86页 |
5.3 丹瑞军政权转型开启的原因 | 第86-93页 |
5.3.1 对政权关键控制为目标 | 第86-89页 |
5.3.2 建设完备的保障条件 | 第89-92页 |
5.3.3 目标与条件的一致性及影响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案例III:吴登盛政权深化转型(2011—2015 年) | 第94-112页 |
6.1 吴登盛执政时期的缅甸政治、经济与外交 | 第94-104页 |
6.1.1 政治状况:吴登盛开启自由化和民主化 | 第94-97页 |
6.1.2 经济发展:全面改革和外资流入 | 第97-100页 |
6.1.3 对外关系:与西方关系全面解冻 | 第100-104页 |
6.2 2015 年缅甸大选回顾 | 第104-106页 |
6.3 吴登盛政权转型深化的原因 | 第106-110页 |
6.3.1 对政权关键控制为目标 | 第106-108页 |
6.3.2 维持完备的保障条件 | 第108-110页 |
6.3.3 目标与条件的一致性及影响 | 第11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7章 缅甸军政权拒绝和接受转型的对比分析 | 第112-119页 |
7.1 外部条件与军政权转型 | 第112-114页 |
7.2 内部条件与军政权转型 | 第114-118页 |
7.3 利益目标和保障条件与军政权转型 | 第11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19-130页 |
8.1 缅甸军政权接受转型的原因 | 第119-122页 |
8.2 缅甸政权转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8.3 关于处理中缅关系的政策建议 | 第124-128页 |
8.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8-129页 |
8.5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5页 |
中文文献 | 第133-141页 |
英文文献 | 第141-149页 |
缅文文献 | 第149-150页 |
互联网资料 | 第150-155页 |
附录A 《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关于军人权力的重要条款 | 第155-158页 |
附录B 1988以来缅甸建交国家一览 | 第158-160页 |
附录C 苏貌政权: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成员 | 第160-161页 |
附录D 丹瑞政权: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 | 第161-162页 |
附录E 吴登盛政权:政府内阁成员 | 第162-163页 |
附录F 昂山素季-吴廷觉政权:政府内阁成员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