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细胞电生理检测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1.1.1 微电极阵列传感器(MEA) | 第11-12页 |
1.1.2 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 | 第12-13页 |
1.1.3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 | 第13-14页 |
1.2 动物嗅觉机器人概述 | 第14-16页 |
1.2.1 动物嗅觉机器人的定义 | 第14页 |
1.2.2 动物嗅觉机器人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3 动物嗅觉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心肌细胞电生理分析和动物嗅觉机器人的理论基础 | 第18-33页 |
2.1 心肌细胞电生理基础 | 第18-22页 |
2.1.1 心肌细胞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2.1.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 第19-21页 |
2.1.3 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 | 第21-22页 |
2.2 微电极阵列细胞传感器 | 第22-25页 |
2.2.1 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 | 第22-23页 |
2.2.2 电极-电解质界面模型 | 第23-24页 |
2.2.3 细胞-金属电极界面模型 | 第24-25页 |
2.2.4 芯片的表面修饰 | 第25页 |
2.3 嗅觉系统生物学基础 | 第25-29页 |
2.3.1 嗅觉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2.3.2 嗅觉信号的传导通路 | 第28-29页 |
2.4 动物嗅觉机器人 | 第29-32页 |
2.4.1 动物机器人生理基础 | 第29-30页 |
2.4.2 大鼠嗅觉机器人实现机理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微电极阵列传感器和植入式微丝电极的设计与测试 | 第33-39页 |
3.1 微电极阵列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 | 第33-36页 |
3.1.1 MEA芯片设计与测试 | 第33-35页 |
3.1.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 | 第35-36页 |
3.2 植入式微丝电极的设计与测试 | 第36-38页 |
3.2.1 微丝阵列电极设计与测试 | 第36-37页 |
3.2.2 大鼠嗅觉神经信号记录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生理分析系统 | 第39-58页 |
4.1 32通道细胞电生理分析仪 | 第40-46页 |
4.1.1 系统架构 | 第40-41页 |
4.1.2 硬件设计 | 第41-45页 |
4.1.3 软件设计 | 第45-46页 |
4.2 8通道无线细胞电生理分析仪 | 第46-53页 |
4.2.1 系统架构 | 第46-47页 |
4.2.2 硬件设计 | 第47-49页 |
4.2.3 软件设计 | 第49-53页 |
4.3 系统测评与实验验证 | 第53-56页 |
4.3.1 系统测评 | 第54页 |
4.3.2 实验验证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基于植入式微丝电极与Wi-Fi技术的大鼠嗅觉机器人 | 第58-75页 |
5.1 大鼠嗅觉机器人系统架构 | 第58-59页 |
5.2 大鼠嗅觉机器人硬件设计 | 第59-64页 |
5.2.1 电源管理 | 第60页 |
5.2.2 信号调理 | 第60-61页 |
5.2.3 微电刺激 | 第61-63页 |
5.2.4 无线接口 | 第63-64页 |
5.3 大鼠嗅觉机器人软件设计 | 第64-68页 |
5.3.1 嵌入式软件 | 第64-66页 |
5.3.2 PC端软件 | 第66页 |
5.3.3 iPad端软件 | 第66-67页 |
5.3.4 PCA算法 | 第67-68页 |
5.4 系统测评与实验验证 | 第68-73页 |
5.4.1 系统测评 | 第68-69页 |
5.4.2 实验验证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6.2.1 对细胞电生理分析的展望 | 第76页 |
6.2.2 对大鼠嗅觉机器人的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