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19-20页 |
2.1.2 产业扶持政策 | 第20-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分析 | 第25-44页 |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的国家政策 | 第25-30页 |
3.2 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现状 | 第30-37页 |
3.3 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3.3.1 地方保护主义扶持政策的负效应 | 第39-40页 |
3.3.2 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 第40-41页 |
3.3.3 新能源汽车自主核心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 第41页 |
3.4 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3.4.1 税收制度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 第41-42页 |
3.4.2 充电设施建设批复流程复杂 | 第42页 |
3.4.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缺乏有力政策引导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典型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做法与经验 | 第44-49页 |
4.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 第44-46页 |
4.1.1 研发与产业化支持政策 | 第44页 |
4.1.2 美国新能源补贴政策 | 第44-45页 |
4.1.3 美国加州的零排放汽车法案 | 第45-46页 |
4.2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 第46-48页 |
4.2.1 税收优惠与奖励政策 | 第46-47页 |
4.2.2 产业技术支持措施 | 第47页 |
4.2.3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严格倒逼新能源汽车发展 | 第47-48页 |
4.3 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经验启示 | 第48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对策 | 第49-53页 |
5.1 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和创新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 第49页 |
5.2 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50页 |
5.3 加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力度 | 第50-51页 |
5.4 适时出台约束性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 | 第51页 |
5.5 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政策导向 | 第51-52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1 广东省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