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骨组织工程 | 第14-15页 |
1.3 骨修复材料 | 第15-19页 |
1.3.1 生物高分子材料 | 第16-18页 |
1.3.2 无机生物材料 | 第18-19页 |
1.4 PLGA微球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22页 |
1.4.1 纯PLGA微球 | 第19页 |
1.4.2 PLGA复合微球 | 第19-21页 |
1.4.3 表面改性的PLGA微球 | 第21页 |
1.4.4 多孔PLGA微球 | 第21-22页 |
1.5 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 第22-27页 |
1.5.1 传统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5.2 快速成型技术 | 第24-2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PLGA/CS/HMS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多孔形貌结构调控 | 第29-46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30页 |
2.2.2 硅酸钙(CS)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3 六方介孔硅(HMS)的制备 | 第31页 |
2.2.4 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32-34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32-33页 |
2.3.2 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 | 第33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3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3页 |
2.3.5 氮气吸附/脱附 | 第33页 |
2.3.6 粒度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2.4.1 CS和HMS的相关表征 | 第34-37页 |
2.4.2 复合微球组成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2.4.3 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结构 | 第38-39页 |
2.4.4 复合微球的成型机理探讨 | 第39-41页 |
2.4.5 无机组分的含量对复合微球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41-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PLGA/CS/HMS多孔复合微球的性能研究 | 第46-63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3.2.2 多孔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7页 |
3.2.3 微球支架的制备 | 第47-48页 |
3.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48-50页 |
3.3.1 亲疏水性 | 第48页 |
3.3.2 悬浮性 | 第48页 |
3.3.3 粒径分布 | 第48页 |
3.3.4 热分析 | 第48页 |
3.3.5 体外降解性能 | 第48-49页 |
3.3.6 细胞相容性试验 | 第49-50页 |
3.3.7 统计学分析 | 第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3.4.1 微球亲疏水性分析 | 第50-52页 |
3.4.2 微球悬浮性分析 | 第52-53页 |
3.4.3 微球的粒径分布 | 第53-54页 |
3.4.4 微球的热学性能 | 第54-55页 |
3.4.5 微球的体外降解性能 | 第55-59页 |
3.4.6 细胞的增殖与粘附 | 第59-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PLGA三维多孔支架的快速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63-81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63-67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3-66页 |
4.2.2 PLGA三维多孔支架的快速制备 | 第66-67页 |
4.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67-70页 |
4.3.1 支架形貌的分析 | 第67页 |
4.3.2 Micro-CT分析 | 第67页 |
4.3.3 支架的力学性能 | 第67-68页 |
4.3.4 BMSCs细胞在PLGA三维多孔支架上的增殖 | 第68页 |
4.3.5 支架的体内生物安全性 | 第68-69页 |
4.3.6 统计学分析 | 第69-7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4.1 打印参数的探索 | 第70-72页 |
4.4.2 支架形貌分析 | 第72-74页 |
4.4.3 支架的三维重建和孔隙特征 | 第74-75页 |
4.4.4 支架的力学性能 | 第75页 |
4.4.5 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 第75-76页 |
4.4.6 支架的体内生物安全性 | 第76-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新型三维多孔微球复合支架的构建和性能研究 | 第81-96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81页 |
5.2.2 三维多孔微球复合支架的制备 | 第81-82页 |
5.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82-84页 |
5.3.1 形貌结构分析 | 第82-83页 |
5.3.2 Micro-CT分析 | 第83页 |
5.3.3 力学性能 | 第83页 |
5.3.4 体外降解性能 | 第83页 |
5.3.5 BMSCs细胞在微球复合支架上的增殖 | 第83-84页 |
5.3.6 复合支架的体内生物安全性 | 第84页 |
5.3.7 统计学分析 | 第8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4-95页 |
5.4.1 制备微球复合支架的参数探讨 | 第84-85页 |
5.4.2 微球复合支架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85-86页 |
5.4.3 微球复合支架的三维重建和孔隙特征 | 第86-88页 |
5.4.4 微球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 | 第88-89页 |
5.4.5 微球复合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 | 第89-91页 |
5.4.6 微球复合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 第91-92页 |
5.4.7 微球复合支架的体内生物安全性 | 第92-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