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钢箱梁加劲板的非线性动力行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7页
    1.1 钢箱梁加劲板的发展简介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1.2.1 钢箱梁加劲板的研究方法第14-18页
        1.2.2 板的非线性振动第18-21页
        1.2.3 板的动力稳定性第21-24页
        1.2.4 板在温度场中的振动第24-27页
    1.3 非线性振动的分析方法第27-33页
        1.3.1 摄动法第28-29页
        1.3.2 多尺度法第29-30页
        1.3.3 L-P法第30-31页
        1.3.4 MLP法第31-33页
        1.3.5 谐波平衡法第33页
    1.4 本文研究工作的意义第33-35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加劲板的弱非线性振动第37-71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加劲板的结构参数第38-39页
    2.3 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第39-47页
        2.3.1 初始几何缺陷的考虑第39-40页
        2.3.2 阻尼的考虑第40页
        2.3.3 板与肋的能量表达式第40-43页
        2.3.4 方程的建立第43-47页
    2.4 四边简支加劲板的弱非线性振动第47-61页
        2.4.1 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第48-51页
        2.4.2 自由振动解析解第51-56页
        2.4.3 受迫振动主共振近似解第56-61页
    2.5 四边固支加劲板的弱非线性振动第61-69页
        2.5.1 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第61-63页
        2.5.2 自由振动解析解第63-67页
        2.5.3 受迫振动主共振近似解第67-69页
    2.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三章 加劲板的强非线性振动第71-88页
    3.1 引言第71页
    3.2 四边简支加劲板的强非线性自由振动第71-80页
        3.2.1 自由振动解析解第71-73页
        3.2.2 数值模拟第73-80页
    3.3 四边固支加劲板的强非线性自由振动第80-87页
        3.3.1 自由振动解析解第80页
        3.3.2 数值模拟第80-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四章 加劲板的非线性参数振动第88-104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加劲板的结构参数第89-90页
    4.3 非线性动力微分方程第90-97页
        4.3.1 方程的建立第90-91页
        4.3.2 方程的求解第91-97页
    4.4 参数振动的数值模拟第97-103页
        4.4.1 MS法与IHB法比较第98-99页
        4.4.2 加劲肋设置的影响第99-100页
        4.4.3 粘弹性阻尼的影响第100-101页
        4.4.4 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第101-102页
        4.4.5 加劲肋刚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加劲板的非线性热振动第104-120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非线性热振动控制方程第104-113页
        5.2.1 加劲板的结构参数第104-105页
        5.2.2 控制方程的建立第105-113页
    5.3 非线性热振动的数值模拟第113-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加劲板非线性振动的分岔及控制第120-137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非线性振动的分岔理论第120-123页
        6.2.1 分岔的定义第121页
        6.2.2 分岔的类型第121-123页
        6.2.3 分岔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3页
    6.3 加劲板受迫振动的分岔分析第123-127页
        6.3.1 主共振稳态解的稳定性第124-125页
        6.3.2 分岔参数分析第125-127页
    6.4 加劲板受迫振动的分岔控制第127-135页
        6.4.1 控制方法及数值模拟第127-133页
        6.4.2 控制方法效果分析第133-135页
    6.5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结论与展望第137-141页
    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137-140页
    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附件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资融券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