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地区藏族音乐研究--以甘南藏区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甘南藏区藏族音乐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一) 政府部门的专著整理 | 第9页 |
|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整理 | 第9-11页 |
| (三) 国外学者的研究整理 | 第11页 |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甘南藏区及其音乐种类概述 | 第12-15页 |
| 一、甘南藏区的基本概括 | 第13-14页 |
| 二、甘南藏区的音乐种类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甘南藏区的民间音乐 | 第15-33页 |
| 一、拉伊 | 第15-19页 |
| (一) 拉伊的艺术形式 | 第16页 |
| (二) 拉伊的内容 | 第16-17页 |
| (三) 拉伊的音乐特征 | 第17-19页 |
| 二、勒 | 第19-21页 |
| (一) 勒的艺术形式 | 第19页 |
| (二) 勒的内容 | 第19-20页 |
| (三) 勒的音乐特征 | 第20-21页 |
| 三、说唱音乐 | 第21-25页 |
| (一) 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 第22页 |
| (二) 说唱音乐的内容 | 第22-24页 |
| (三) 说唱音乐的音乐特征 | 第24-25页 |
| 四、弹唱音乐 | 第25-28页 |
| (一) 弹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 第25页 |
| (二) 弹唱音乐的内容 | 第25-27页 |
| (三) 弹唱音乐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 五、歌舞音乐 | 第28-33页 |
| (一) 歌舞音乐的艺术形式 | 第28页 |
| (二) 歌舞音乐的内容 | 第28-29页 |
| (三) 歌舞音乐的的基本特征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甘南藏区的宗教音乐 | 第33-43页 |
| 一、诵经音乐及其特点 | 第33-36页 |
| (一) 嘛呢调 | 第35-36页 |
| 二、羌姆乐舞音乐及其特点 | 第36-39页 |
| 三、寺院器乐音乐及其特点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南木特藏戏 | 第43-52页 |
| 一、南木特藏戏的历史渊源及其形成 | 第44-49页 |
| 二、南木特藏戏的特点 | 第49-50页 |
| 三、南木特藏戏与传统藏戏的区别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甘南藏区传统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52-56页 |
| 一、少数民族音乐所受到的冲击 | 第52页 |
| (一) 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 | 第52页 |
| (二) 流行音乐的影响 | 第52页 |
| 二、藏族传统音乐发展中的问题 | 第52-53页 |
| (一) 观念的改变 | 第52-53页 |
| (二) 生产生活的改变 | 第53页 |
| (三) 民俗活动的减少 | 第53页 |
| (四) 交流方式的改变 | 第53页 |
| 三、如何有效的发展甘南藏区藏族传统音乐 | 第53-56页 |
| (一) 从政府角度入手 | 第53-54页 |
| (二) 从舆论角度入手 | 第54页 |
| (三) 从群众角度入手 | 第54-55页 |
| (四) 从旅游角度入手 | 第55-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