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1.1 飞蝗简介 | 第17页 |
1.2 几丁质简介 | 第17-18页 |
1.3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蛋白的体外表达系统 | 第19-20页 |
1.4.1 原核表达系统 | 第19-20页 |
1.4.2 真核表达系统 | 第20页 |
1.5 飞蝗后肠的形态结构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7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飞蝗LmCDA1和LmCDA2的真核表达、亲和纯化及酶活性研究 | 第25-43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5-28页 |
2.1.1 菌株和表达载体 | 第25页 |
2.1.2 相关试剂和工具酶 | 第25页 |
2.1.3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25-27页 |
2.1.4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2.2.1 LmCDA1和LmCDA2基因的克隆和纯化回收 | 第28-29页 |
2.2.2 pFastBac-LmCDA1和pFastBac-LmCDA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检测 | 第29-31页 |
2.2.3 Bacmid 重组穿梭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31-32页 |
2.2.4 Bacmid重组质粒的转染和表达 | 第32-33页 |
2.2.5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检测和纯化 | 第33-34页 |
2.2.6 LmCDA1和LmCDA2的酶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2.3.1 LmCDA1和LmCDA2的结构域预测 | 第35-36页 |
2.3.2 LmCDA1和LmCDA2基因的克隆和纯化 | 第36页 |
2.3.3 pFastBac-LmCDA1和pFastBac-LmCDA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检测 | 第36-37页 |
2.3.4 Bacmid 重组穿梭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37页 |
2.3.5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7页 |
2.3.6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7-39页 |
2.3.7 LmCDA1和LmCDA2的酶活性测定 | 第39-40页 |
2.4 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飞蝗LmCDA1和LmCDA2的原核表达、亲和纯化及抗体的制备 | 第43-53页 |
3.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3-44页 |
3.1.1 菌株和表达载体 | 第43页 |
3.1.2 相关试剂和工具酶 | 第43页 |
3.1.3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43-44页 |
3.1.4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9页 |
3.2.1 LmCDA1和LmCDA2基因的克隆和纯化 | 第44-45页 |
3.2.2 pET32a-LmCDA1和pET32a-Lm CDA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检测 | 第45-47页 |
3.2.3 目的蛋白的表达及检测 | 第47页 |
3.2.4 目的蛋白的纯化及检测 | 第47-49页 |
3.2.5 LmCDA1和LmCDA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3.3.1 LmCDA1和LmCDA2基因的克隆和纯化 | 第49页 |
3.3.2 pET32a-LmCDA1和pET32a-Lm CDA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检测 | 第49-50页 |
3.3.3 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50页 |
3.3.4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50-51页 |
3.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LmCDA1和LmCDA2基因在飞蝗后肠中的组织定位和功能分析 | 第53-65页 |
4.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53-55页 |
4.1.1 供试昆虫 | 第53页 |
4.1.2 相关试剂和工具酶 | 第53页 |
4.1.3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53-54页 |
4.1.4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54-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60页 |
4.2.1 LmCDA1和LmCDA2基因dsRNA引物的设计 | 第55页 |
4.2.2 LmCDA1和LmCDA2基因dsRNA的体外合成 | 第55-57页 |
4.2.3 LmCDA1和LmCDA2基因dsRNA的体外注射 | 第57页 |
4.2.4 LmCDA1和LmCDA2基因沉默效率的检测 | 第57-58页 |
4.2.5 LmCDA1和LmCDA2多克隆抗体的验证 | 第58-59页 |
4.2.6 飞蝗后肠的解剖固定、切片制作及免疫组化 | 第59-60页 |
4.2.7 飞蝗后肠的解剖固定和透射电镜观察 | 第6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4.3.1 LmCDA1和LmCDA2基因沉默效率的检测 | 第60页 |
4.3.2 LmCDA1和LmCDA2多克隆抗体的验证 | 第60-61页 |
4.3.3 LmCDA1和LmCDA2在飞蝗后肠中的组织定位分析 | 第61-62页 |
4.3.4 LmCDA1和LmCDA2基因对飞蝗后肠发育的影响 | 第62页 |
4.4 讨论 | 第62-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