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行政诉讼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的理由 | 第7-8页 |
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预防性行政诉讼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概念 | 第11-14页 |
第二节 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正当性探讨 | 第16-27页 |
第一节 预防性诉讼的理论障碍及其消解 | 第16-24页 |
一、预防性行政诉讼与权力分立原理 | 第16-19页 |
二、预防性行政诉讼与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理论 | 第19-21页 |
三、预防性行政诉讼与成熟原则 | 第21-24页 |
第二节 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权利基础分析 | 第24-27页 |
一、预防性行政诉讼的请求权基础 | 第24-25页 |
二、预防性行政诉讼与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比较法考察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德国的预防性行政诉讼 | 第27-29页 |
一、德国预防性诉讼的种类及关系 | 第27-28页 |
二、德国预防性诉讼的适用范围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日本的禁止之诉 | 第29-32页 |
一、禁止之诉的诉讼要件 | 第30-31页 |
二、禁止之诉本案胜诉要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台湾的预防性行政诉讼 | 第32-33页 |
第四节 英美的禁令制度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构建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我国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现状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构建预防性行政诉讼的价值与有利条件 | 第36-38页 |
一、构建预防性行政诉讼的价值 | 第36-37页 |
二、构建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有利条件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定位 | 第38-40页 |
一、类型选择 | 第38-39页 |
二、预防性行政诉讼与撤销诉讼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我国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0-47页 |
一、起诉条件 | 第40-41页 |
二、受案范围 | 第41-42页 |
三、暂时性禁止制度 | 第42-43页 |
四、财产担保 | 第43页 |
五、立案与审理期限 | 第43-44页 |
六、举证责任 | 第44-45页 |
七、判决形式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