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17页 |
| 1.1.1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 | 第14-15页 |
| 1.1.2 无线传感网络的协作通信 | 第15-16页 |
| 1.1.3 无线传感网络的编码技术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1.2.1 编译码算法的改进 | 第18-19页 |
| 1.2.2 度分布的改进 | 第19页 |
| 1.2.3 短码长的优化 | 第19-20页 |
| 1.2.4 反馈无速率码 | 第20页 |
| 1.2.5 非删除信道下的无速率码 | 第20-21页 |
| 1.2.6 提高无速率码的中间性能 | 第21页 |
| 1.2.7 协同通信的无速率码 | 第21-23页 |
| 1.3 研究的动机与意义 | 第23-24页 |
| 1.4 主要的创新工作 | 第24-25页 |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无速率码的原理 | 第28-42页 |
| 2.1 引言 | 第28页 |
| 2.2 二进制删除信道 | 第28-29页 |
| 2.3 随机线性无速率码 | 第29-30页 |
| 2.4 LT码 | 第30-35页 |
| 2.4.1 度分布 | 第30-31页 |
| 2.4.2 编码过程 | 第31-32页 |
| 2.4.3 译码过程 | 第32-33页 |
| 2.4.4 理想孤子分布 | 第33-34页 |
| 2.4.5 鲁棒孤子分布 | 第34-35页 |
| 2.5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速率码 | 第35-40页 |
| 2.5.1 反馈无速率码 | 第35-36页 |
| 2.5.2 提高中间性能的无速率码 | 第36-37页 |
| 2.5.3 分布式无速率码 | 第37-40页 |
| 2.6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可译集递减的反馈无速率码 | 第42-60页 |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 3.2 计算度分布的通用算法 | 第43-47页 |
| 3.2.1 ERS函数简述 | 第43-45页 |
| 3.2.2 计算度分布的算法 | 第45-47页 |
| 3.3 可译集递减的无速率码 | 第47-51页 |
| 3.3.1 可译集递减过程 | 第48-49页 |
| 3.3.2 可译集递减的无速率码 | 第49-51页 |
| 3.4 可译集递减的反馈无速率码 | 第51-54页 |
| 3.4.1 转移可译集过程 | 第51-52页 |
| 3.4.2 可译集递减的反馈无速率码 | 第52-54页 |
| 3.5 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54-59页 |
| 3.5.1 性能分析 | 第54页 |
| 3.5.2 仿真结果 | 第54-59页 |
| 3.6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部分恢复无速率码 | 第60-82页 |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 4.2 系统模型 | 第61-63页 |
| 4.2.1 SSMRSD网络模型 | 第61-62页 |
| 4.2.2 多址接入机制 | 第62页 |
| 4.2.3 中继协同传输机制 | 第62-63页 |
| 4.3 小度数优先的迭代优化分析算法 | 第63-72页 |
| 4.3.1 迭代优化分析算法 | 第64-68页 |
| 4.3.2 中间译码过程 | 第68-70页 |
| 4.3.3 增量译码过程 | 第70-72页 |
| 4.4 部分恢复无速率码 | 第72-75页 |
| 4.4.1 单段部分恢复无速率码 | 第72-73页 |
| 4.4.2 多段部分恢复无速率码 | 第73-75页 |
| 4.5 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75-81页 |
| 4.5.1 单段部分恢复无速率码在单播网络中的应用 | 第75-78页 |
| 4.5.2 多段部分恢复无速率码在单播网络中的应用 | 第78-79页 |
| 4.5.3 多段部分恢复无速率码在广播网络中的应用 | 第79-81页 |
| 4.6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可译集递减的分布式无速率码 | 第82-102页 |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 5.2 系统模型 | 第83-85页 |
| 5.2.1 中继协作的传输模型 | 第83页 |
| 5.2.2 中继系统两个阶段的描述 | 第83-85页 |
| 5.3 分布式无速率码 | 第85-91页 |
| 5.3.1 不等差保护特点 | 第85-86页 |
| 5.3.2 最优化求解算法 | 第86-88页 |
| 5.3.3 雅可比迭代优化分析算法 | 第88-91页 |
| 5.4 可译集递减的分布式无速率码 | 第91-95页 |
| 5.4.1 可译集大小过程 | 第91-92页 |
| 5.4.2 雅可比迭代优化算法 | 第92-94页 |
| 5.4.3 性能分析 | 第94-95页 |
| 5.5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95-100页 |
| 5.5.1 度分布拟合分析 | 第95-96页 |
| 5.5.2 不丢包信道的性能 | 第96-98页 |
| 5.5.3 丢包信道的性能—中继节点不缓存编码符号 | 第98-99页 |
| 5.5.4 丢包信道的性能—中继节点缓存编码符号 | 第99-100页 |
| 5.6 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02-106页 |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2-103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103-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或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申请的专利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