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多机器人编队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多机器人系统的一些问题第10-12页
        1.3.1 多机器人系统的结构第10-11页
        1.3.2 多机器人系统的编队研究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5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二章 多机器人编队的方法第14-19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多机器人编队方法第14-18页
        2.2.1 领航-跟随法第14-16页
        2.2.2 虚拟结构法第16页
        2.2.3 基于行为的方法第16-17页
        2.2.4 基于图论的方法第17页
        2.2.5 人工势场法第17-18页
        2.2.6 混合编队控制--领航跟随法与虚拟结构法第18页
        2.2.7 一些最新的成果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基于领航跟随法的多机器人编队的改进算法设计方案第19-37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多种机器人比较第19页
    3.3 E-PUCK机器人的连接第19-20页
    3.4 E-PUCK机器人简要介绍第20页
    3.5 E-PUCK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0-21页
        3.5.1 微处理器第20-21页
        3.5.2 传感器第21页
        3.5.3 执行器第21页
    3.6 通信系统第21-26页
        3.6.1 蓝牙通信第21-22页
        3.6.2 WIFI通信第22-23页
        3.6.3 zigbee通信第23-26页
    3.7 多机器人编队队形及其特点第26页
    3.8 队形的表示方法第26-28页
        3.8.1 队形矩阵第26-27页
        3.8.2 参考矩阵第27-28页
    3.9 编队直线运行和编队曲线运行第28-29页
    3.10 编队曲线运行第29-30页
    3.11 实验结果分析第30-34页
        3.11.1 问题分析与解决第31页
        3.11.2 基于领航跟随法的编队控制算法第31-34页
    3.12 改进的领航跟随法算法第34-36页
        3.12.1 跟随者算法的改进第34-35页
        3.12.2 领航者算法的改进第35-36页
    3.1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zigbee定位系统精确度分析第37-51页
    4.1 常用的测距方法第37-38页
    4.2 RSSI测距模型第38页
    4.3 模型参数优化第38-44页
    4.4 基本定位方法第44-47页
    4.5 三边质心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的实验比较第47-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实验论证第51-56页
    5.1 平台搭建第51页
    5.2 实验流程第51-53页
    5.3 实验验证第53-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7页
    6.1 本文总结第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构机的监控及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氮掺杂多孔碳的可控制备及其CO2吸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