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手机AP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8页 |
1.1.2 界面设计是评判手机APP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 第8-9页 |
1.1.3 情感化设计已成手机APP界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1.5 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 | 第13-24页 |
2.1 手机APP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1 手机APP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手机APP的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2.1.3 APP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界面设计的研究 | 第16-18页 |
2.2.1 界面设计的概念 | 第16页 |
2.2.2 界面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2.3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 | 第18-24页 |
2.3.1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2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领域 | 第19-21页 |
2.3.3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手机APP界面的情感化设计因素分析 | 第24-46页 |
3.1 情感与情感化设计 | 第24页 |
3.2 情感化设计层次划分 | 第24-26页 |
3.3 本能层面的情感化因素 | 第26-40页 |
3.3.1 文本 | 第26-28页 |
3.3.2 色彩 | 第28-33页 |
3.3.3 图形 | 第33-36页 |
3.3.4 排版布局 | 第36-40页 |
3.3.5 动效设计 | 第40页 |
3.4 行为层面的情感化因素 | 第40-43页 |
3.4.1 用户与手机APP界面的交互方式 | 第40-42页 |
3.4.2 界面设计的创意性 | 第42页 |
3.4.3 界面设计的易用性 | 第42-43页 |
3.4.4 清晰的视觉导向 | 第43页 |
3.5 反思层面的情感化因素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手机APP界面情感化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 第46-62页 |
4.1 手机APP界面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 第46-54页 |
4.1.1 人性化设计原则 | 第46-48页 |
4.1.2 多样性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4.1.3 审美性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4.1.4 扁平化设计风格原则 | 第50-54页 |
4.2 手机APP界面的情感化设计流程 | 第54-62页 |
4.2.1 用户体验信息收集 | 第54-55页 |
4.2.2 APP界面设计的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4.2.3 用户细分与创建虚拟人物角色 | 第56页 |
4.2.4 脑力激荡 | 第56-57页 |
4.2.5 架构设计 | 第57-59页 |
4.2.6 线框图设计 | 第59页 |
4.2.7 情感化界面设计的实施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手机APP界面情感化设计实践 | 第62-74页 |
5.1. 理财类手机APP分析 | 第62-64页 |
5.2 “易慧通”界面情感化设计的目标 | 第64页 |
5.3 “易慧通”界面情感化设计的实施过程 | 第64-70页 |
5.3.1 用户体验信息收集与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5.3.2 用户细分与创建虚拟角色 | 第65-66页 |
5.3.3 脑力激荡与界面架构 | 第66-68页 |
5.3.4 APP界面线框图设计 | 第68-70页 |
5.4 “易慧通”APP界面的情感化设计成果 | 第70-73页 |
5.5 “易慧通”APP界面设计方案反思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手机APP界面情感化设计存在问题 | 第74-75页 |
6.2 手机APP界面情感化设计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