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润滑论文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流动行为分析与润滑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第10-13页
        1.2.1 微结构特征对润滑效果影响研究第10-11页
        1.2.2 工况条件对润滑效果影响研究第11页
        1.2.3 油-气供给参数对润滑效果影响研究第11-12页
        1.2.4 润滑介质对润滑效果影响研究第12页
        1.2.5 现有研究不足第12-13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流场的二维CFD模拟研究第15-30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2.3 油-气润滑空间流场模型的建立第16-21页
        2.3.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第16-17页
        2.3.2 模型和参数的设定第17-21页
    2.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2.4.1 润滑空间流场云图第21-23页
        2.4.2 入口区油相的形成与变化第23-24页
        2.4.3 环表面油相分布特征分析第24-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影响线接触副油-气润滑流动行为因素分析第30-43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油-气供给工艺参数对线接触副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0-37页
        3.2.1 供油量对线接触副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0-32页
        3.2.2 供气速度对线接触副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2-35页
        3.2.3 喷射方位对线接触副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5-37页
    3.3 润滑介质参数对线接触副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7-38页
    3.4 转速对线接触副润滑润滑流场的影响第38-40页
    3.5 表面粗糙度对线接触副润滑润滑流场的影响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试验研究第43-55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试验装置与试验设计第43-48页
        4.2.1 试验装置基本组成第43-46页
        4.2.2 试验试件设计第46-47页
        4.2.3 试验方案第47页
        4.2.4 试验参数范围的确定第47-48页
        4.2.5 试验数据的处理第48页
    4.3 油-气供给工艺参数对润滑效果的影响第48-52页
        4.3.1 供气/供油量对润滑效果的影响第48-51页
        4.3.2 喷射方位对润滑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4.4 试验工况参数(转速/载荷)对润滑效果的影响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8页
    5.1 工作内容与结论第55页
    5.2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第55-56页
    5.3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在学研究成果与参研项目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90年以来中国老年题材纪录片研究
下一篇:手机APP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