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 产业链 | 第16页 |
2.2 农业产业链 | 第16-17页 |
2.3 农业产业链融资 | 第17-19页 |
3 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及主要模式 | 第19-25页 |
3.1 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 | 第19-20页 |
3.2 农业产业链融资主要模式分析 | 第20-25页 |
3.2.1 大宗农产品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 第20-21页 |
3.2.2 养殖类农产品的“公司+养殖户”模式 | 第21页 |
3.2.3 棚室蔬菜的“协会+种植户”模式 | 第21-22页 |
3.2.4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3.2.5 农业产业链风险投资介入模式 | 第23-25页 |
4 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5页 |
4.1 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现状 | 第25-32页 |
4.1.1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4.1.2 国家和地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27-28页 |
4.1.3 部分地区实践成效显著 | 第28-30页 |
4.1.4 产业链融资业务带动效应大 | 第30-31页 |
4.1.5 产业链融资担保方式和服务不断创新 | 第31-32页 |
4.2 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2.1 相关制度存在障碍 | 第32页 |
4.2.2 农业产业链的结构缺陷 | 第32-33页 |
4.2.3 产业链融资结构与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匹配性不高 | 第33-34页 |
4.2.4 金融机构的融资设计和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5 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5.1 荷兰合作银行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 第35-36页 |
5.2 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主要经验 | 第36-37页 |
5.3 对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启示 | 第37-39页 |
5.3.1 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了解和认识客户业务 | 第37-38页 |
5.3.2 重视农业产业调研和掌握科学分析方法 | 第38页 |
5.3.3 建立农业产业链融资利益相关者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 第38页 |
5.3.4 掌握农业产业链融资的风险预测和防控技术 | 第38-39页 |
6 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对策建议 | 第39-43页 |
6.1 农村金融机构要真正确立服务大农业的战略 | 第39页 |
6.2 鼓励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 | 第39-40页 |
6.3 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 | 第40页 |
6.4 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 | 第40-41页 |
6.5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 第41页 |
6.6 政府加强引导和服务 | 第41-42页 |
6.7 引入风险投资介入机制 | 第42-43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