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手动变速箱主要检测方法和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1.2.1 变速箱主要检测方法 | 第17页 |
1.2.2 试验台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变速箱工作原理及加载台架功能结构 | 第22-31页 |
2.1 变速箱工作原理 | 第22-27页 |
2.1.1 变速箱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22-25页 |
2.1.2 变速箱故障及失效形式 | 第25-27页 |
2.2 变速箱加载台架功能及结构 | 第27-30页 |
2.2.1 加载台架功能分析 | 第27页 |
2.2.2 加载台架结构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变速箱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研究 | 第31-39页 |
3.1 加载台架机械结构布局及工序分析 | 第31-33页 |
3.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 第33-38页 |
3.2.1 控制系统主电路供电分析 | 第34-35页 |
3.2.2 控制系统驱动及负载单元 | 第35页 |
3.2.3 系统关键控制技术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第39-50页 |
4.1 三相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第39-46页 |
4.1.1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动态理论模型 | 第39-43页 |
4.1.2 矢量控制 | 第43-44页 |
4.1.3 SVPWM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分析 | 第44-46页 |
4.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理论模型 | 第46-48页 |
4.2.1 变速箱理论模型 | 第46页 |
4.2.2 驱动单元理论模型 | 第46-47页 |
4.2.3 负载单元理论模型 | 第47-48页 |
4.2.4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模型 | 第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Simulink的加载台架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 第50-63页 |
5.1 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建模 | 第50-58页 |
5.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建模 | 第50-53页 |
5.1.2 SVPWM矢量控制系统建模 | 第53-55页 |
5.1.3 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总模型 | 第55-58页 |
5.2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建模 | 第58-62页 |
5.2.1 驱动单元建模 | 第58-59页 |
5.2.2 负载单元建模 | 第59-60页 |
5.2.3 变速箱建模 | 第60-61页 |
5.2.4 变速箱试验台控制系统总模型 | 第61-62页 |
5.3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变速箱加载台架加载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 第63-70页 |
6.1 加载台架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 第63-65页 |
6.1.1 PID控制算法 | 第63-65页 |
6.1.2 PID控制策略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65页 |
6.2 基于临界比例度法的PID调节器参数整定 | 第65-68页 |
6.2.1 临界比例度法介绍及应用 | 第66-67页 |
6.2.2 PID参数二次整定 | 第67-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