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 第17-25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 第17-19页 |
2.1.1 典型的单信道MAC协议分析对比 | 第17-19页 |
2.1.2 典型的多信道MAC协议分类总结 | 第19页 |
2.2 多信道MAC协议面临的问题 | 第19-22页 |
2.3 IEEE802.15.4 协议 | 第22-24页 |
2.3.1 ISO-OSI参考模型和ZigBee的关系 | 第22页 |
2.3.2 物理层规范 | 第22-23页 |
2.3.3 MAC层协议规范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信道质量预测机制及信道分配策略的研究 | 第25-37页 |
3.1 信道质量预测机制研究 | 第25-31页 |
3.1.1 信道质量状态 | 第25-27页 |
3.1.2 BP神经网络 | 第27页 |
3.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道预测算法 | 第27-31页 |
3.2 基于蚁群算法的负载均衡信道分配算法 | 第31-36页 |
3.2.1 信道分配技术概述 | 第31-32页 |
3.2.2 负载均衡对无线传感网络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3.2.3 基于蚁群算法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32-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单收发器多信道MAC协议的设计 | 第37-46页 |
4.1 单收发器多信道MAC协议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37-40页 |
4.1.1 网络模型假设 | 第37页 |
4.1.2 单收发器多信道MAC协议信道流程设计 | 第37-38页 |
4.1.3 协议帧格式设计 | 第38-40页 |
4.2 多信道广播机制 | 第40-41页 |
4.2.1 多信道广播的关键问题 | 第40页 |
4.2.2 多信道广播模型 | 第40-41页 |
4.3 时间同步机制 | 第41-44页 |
4.3.1 时间同步机制的基本思想 | 第42页 |
4.3.2 时间同步机制执行过程 | 第42-44页 |
4.4 基于ZigBee的自适应C SMA/C A接入机制设计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单收发器多信道MAC协议实验与分析 | 第46-59页 |
5.1 NS2无线网络模拟器 | 第46-48页 |
5.2 NS2仿真参数设置及性能评价参数 | 第48-50页 |
5.3 性能分析 | 第50-54页 |
5.3.1 静态网络中的协议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50-53页 |
5.3.2 动态网络中的协议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53-54页 |
5.4 硬件实验性能测试 | 第54-58页 |
5.4.1 硬件实验平台 | 第54-56页 |
5.4.2 多信道MAC协议的验证测试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