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儒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壮医“湿毒”论治痛风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黄汉儒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第13-18页 |
第一节 黄汉儒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各家学说-历代医家关于壮族医药的论述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黄汉儒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 第18-42页 |
第一节 学术思想概述 | 第18-20页 |
一、壮医天人自然观 | 第18页 |
二、壮医生理病理观 | 第18-19页 |
三、毒虚致病学说 | 第19页 |
四、辨病为主,辨证为辅的治疗原则 | 第19-20页 |
五、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大法 | 第20页 |
六、公母搭配的用药原则 | 第20页 |
第二节 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 第20-32页 |
一、临证经验 | 第20-29页 |
(一) 痧病 | 第20-22页 |
(二) 湿病 | 第22-24页 |
(三) 气道病 | 第24-25页 |
(四) 谷道病 | 第25页 |
(五) 水道病 | 第25-27页 |
(六) 龙路病 | 第27-28页 |
(七) 火路病 | 第28-29页 |
二、外治疗法经验 | 第29-32页 |
(一) 壮医药线点灸 | 第29-30页 |
(二) 壮医穴位刺血 | 第30-31页 |
(三) 药物竹筒拔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黄汉儒教授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 第32-36页 |
1.研究方法 | 第32页 |
2.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3.小结 | 第36页 |
第四节 跟师学习之我“承” | 第36-42页 |
第三章 壮医“湿毒”论治痛风的临床观察 | 第42-75页 |
第一节 近5年祖国传统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 第4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二节 葫芦茶除湿解毒汤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 | 第53-7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53-60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60-68页 |
三、讨论 | 第68-75页 |
结语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9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详细摘要 | 第94-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