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高压式随钻中子发生器的振动性能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4页 |
缩略表对照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国内外随钻中子测井仪发展动态 | 第19-20页 |
1.2.2 有限元法及其仿真分析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2.3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结构动力学及结构优化设计相关理论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结构动力学分析相关理论 | 第24-33页 |
2.2.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谐响应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2.2.3 随机振动分析理论 | 第26-29页 |
2.2.4 实例验证 | 第29-33页 |
2.3 结构优化设计相关理论 | 第33-36页 |
2.3.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2.3.2 灵敏度分析 | 第35页 |
2.3.3 优化算法思想及方法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有限元软件仿真及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 第38-54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有限元仿真分析前处理技术 | 第38-41页 |
3.2.1 CAD/CAE数据文件交换 | 第38页 |
3.2.2 CAD/CAE模型的简化 | 第38-39页 |
3.2.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接触设置 | 第39-41页 |
3.3 有限元仿真分析后处理技术 | 第41-42页 |
3.3.1 节点结果查看 | 第41-42页 |
3.3.2 应力奇异性 | 第42页 |
3.4 AWE中的优化技术研究 | 第42-48页 |
3.4.1 SW与AWE的协同仿真 | 第43-44页 |
3.4.2 SW和AWE的联合优化过程 | 第44-45页 |
3.4.3 进行优化设计的有限元模型处理技术 | 第45-48页 |
3.5 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 第48-52页 |
3.6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随钻中子发生器的仿真分析及改进设计 | 第54-76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随钻中子发生器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 第54-59页 |
4.2.1 模型简介 | 第54-55页 |
4.2.2 模型简化 | 第55-56页 |
4.2.3 接触设置 | 第56-58页 |
4.2.4 网格划分 | 第58-59页 |
4.3 随钻中子发生器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9-66页 |
4.3.1 有预紧力模态分析 | 第59-62页 |
4.3.2 随机振动分析 | 第62-66页 |
4.4 随钻中子发生器的拓扑形式改进设计 | 第66-67页 |
4.5 随钻中子发生器的改进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67-74页 |
4.5.1 改进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67-68页 |
4.5.2 改进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 | 第68-71页 |
4.5.3 改进结构的谐响应分析 | 第71-74页 |
4.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随钻中子发生器改进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76-92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改进结构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76-78页 |
5.2.1 设计变量 | 第76-77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77页 |
5.2.3 目标函数 | 第77-78页 |
5.3 灵敏度分析 | 第78-82页 |
5.4 改进结构的优化 | 第82-89页 |
5.4.1 优化算法选取 | 第82-83页 |
5.4.2 优化计算相关设置 | 第83页 |
5.4.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5.4.4 改进优化前后结构的抗振性能对比 | 第86-89页 |
5.5 随钻中子发生器安装在试验夹具上的仿真分析 | 第89-90页 |
5.6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总结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作者简介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