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导言第11-20页
    (一) 选题的依据第11-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8-19页
        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4. 研究思路第19页
    (四) 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分析第20-31页
    (一) 基本概念界定与阐释第20-23页
        1. 文化第20页
        2. 多元文化第20-21页
        3. 理想信念第21-22页
        4. 理想信念教育第22-23页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3-25页
        2. 中国共产党关于理想信念的理论论述第25-26页
        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理想信念的基本思想第26-28页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第28-31页
        1.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28-29页
        2.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提高第29页
        3. 有利于应对多元文化时代的挑战第29-30页
        4.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30-31页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第31-38页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第31-34页
        1.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32页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原则第32-33页
        3. 教育内容不断丰富第33页
        4.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第33-34页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覆盖面不够全面第34-35页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实效性第35-37页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第37页
        4.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第37-38页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3页
    (一) 社会因素第38-40页
        1.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第38页
        2.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第38-39页
        3. 社会环境的变化第39-40页
    (二) 学校因素第40-41页
        1. 校园环境的功利化第40页
        2. 教育理念相对陈旧第40页
        3. 教育方法不够丰富第40页
        4. 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和政治信仰第40-41页
    (三) 家庭因素第41-42页
        1. 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和失之偏颇的教育内容第41页
        2. 错位的教育方法和不同的经济基础第41-42页
    (四) 自身因素第42-43页
        1. 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制约理想信念教育第42页
        2. 部分大学生知行脱节影响理想信念形成第42-43页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第43-53页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第43-44页
        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性原则第43页
        2. 以人为本的民主原则第43-44页
        3. 知行合一的相互促进原则第44页
        4. 与时俱进的传承创新原则第44页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第44-53页
        1.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其导向作用第44-47页
        2. 创新学校文化教育,发挥其关键作用第47-49页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发挥其补充作用第49-51页
        4. 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增强其基础作用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环境下安全的位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