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0 绪论 | 第9-17页 |
0.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0.2 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4页 |
0.2.1 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汉语词汇综述 | 第10-12页 |
0.2.2 《尔雅·释诂》同训词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0.2.3 《说文解字》同训词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0.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 同训词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1.1 同训词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1.1.1 同训词的概念 | 第17-18页 |
1.1.2 同训同义词的判定 | 第18页 |
1.1.3 其它相关理论的说明 | 第18-20页 |
1.2 语义学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2.1 义素分析法 | 第20-21页 |
1.2.2 语义场 | 第21-23页 |
2 《尔雅》和《说文》“谋”组同训词类型、形义探析 | 第23-31页 |
2.1 训释词“谋” | 第23页 |
2.2 《尔雅》和《说文解字》均用“谋”训释的词 | 第23-25页 |
2.3 《尔雅》中所独有的用“谋”训释的词 | 第25-29页 |
2.4 《说文解字》中所独有的用“谋”训释的词 | 第29-31页 |
3 《尔雅》和《说文》“谋”组同训词语义分析 | 第31-47页 |
3.1 比证文句考察词义 | 第31-43页 |
3.1.1“谋”的固定值意义确定 | 第31-32页 |
3.1.2“谋”组同训词词义演变辨析 | 第32-43页 |
3.1.3 小结 | 第43页 |
3.2“谋”组同训词构成同义关系的条件 | 第43-44页 |
3.3“谋”组同训词义素构成格式 | 第44-47页 |
4 《尔雅》和《说文》“谋”组同训词释义的比较 | 第47-51页 |
4.1 《尔雅》“谋”组同训词的语义内在关系考察 | 第47页 |
4.2 《说文解字》“谋”组同训词的语义内在关系考察 | 第47-48页 |
4.3 《说文解字》对《尔雅》“谋”组同训词释义的继承与发展 | 第48-51页 |
4.3.1 完全继承 | 第48-49页 |
4.3.2 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 第49页 |
4.3.3 没有继承,完全创新 | 第49-51页 |
5 《尔雅》和《说文》“谋”组同训词语义场 | 第51-55页 |
5.1“谋划”语义场的历时演变 | 第51-52页 |
5.2“谋划”语义场中一些旧词的使用情况及其消亡过程 | 第52-53页 |
5.3“谋划”语义场中一些旧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 | 第53页 |
5.4“谋划”语义场历时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 第53-55页 |
6 结语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