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0.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 第15-18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1.1 丧偶老人 | 第15页 |
1.1.2 个案工作 | 第15页 |
1.1.3 心理归属 | 第15-16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2.1 角色理论 | 第16页 |
1.2.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6-17页 |
1.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2 丧偶老人的心理状况、问题表现及成因 | 第18-22页 |
2.1 丧偶老人的心理状况 | 第18页 |
2.2 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 第18-22页 |
2.2.1 精神生活的孤单寂寞 | 第20页 |
2.2.2 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加强 | 第20-21页 |
2.2.3 容易产生病态心理 | 第21-22页 |
3 个案工作介入丧偶老人心理状况的案例实施 | 第22-44页 |
3.1 背景 | 第22-23页 |
3.1.1 案主个人情况 | 第22-23页 |
3.1.2 案主背景资源 | 第23页 |
3.2 接案 | 第23-25页 |
3.3 预估 | 第25-26页 |
3.3.1 案主问题的界定 | 第25页 |
3.3.2 案主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3.4 计划 | 第26-28页 |
3.4.1 服务目标 | 第26-28页 |
3.4.2 制定实际干预计划 | 第28页 |
3.4.3 签订服务协议 | 第28页 |
3.5 干预 | 第28-39页 |
3.5.1 第一阶段会谈记录 | 第32-34页 |
3.5.2 第二阶段会谈记录 | 第34-36页 |
3.5.3 第三阶段会谈记录 | 第36-38页 |
3.5.4 第四阶段会谈记录 | 第38-39页 |
3.6 评估 | 第39-42页 |
3.6.1 过程评估 | 第40页 |
3.6.2 结果评估 | 第40-41页 |
3.6.3 影响评估 | 第41页 |
3.6.4 对社工的评估 | 第41-42页 |
3.7 结案 | 第42-44页 |
3.7.1 总结介入影响状况 | 第42-43页 |
3.7.2 目标完成情况 | 第43页 |
3.7.3 结案后案主表现跟踪 | 第43-44页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4.1 结论 | 第44-45页 |
4.1.1 老人受丧偶影响,会失去主见 | 第44页 |
4.1.2 居家养老思想根深蒂固,需开发新的养老方式 | 第44页 |
4.1.3 老人与子女沟通少,不能相互理解 | 第44-45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4.2.1 普及针对老人的政策,保障其基本权益 | 第45页 |
4.2.2 我国应丰富老年人照顾的方法 | 第45-46页 |
4.2.3 推动社会工作在东北地区的发展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