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22页 |
1.1.1 纳米晶超晶格的制备 | 第13-15页 |
1.1.2 纳米晶超晶格的结构形成 | 第15-17页 |
1.1.3 纳米晶超晶格的力学性能 | 第17-21页 |
1.1.4 纳米晶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1.2 纳米晶超晶格结构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5-27页 |
2.3 布朗动力学方法 | 第27-28页 |
2.4 受限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8页 |
2.5 感兴趣宏观物理量的提取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金纳米晶在溶液-空气界面上尺寸依赖的自组装 | 第31-44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纳米晶相互作用模型和模拟方法 | 第32-35页 |
3.2.1 表面修饰金纳米晶的相互作用模型 | 第33-35页 |
3.2.2 模拟方法 | 第35页 |
3.3 纳米晶成核的临界面积浓度 | 第35-36页 |
3.4 晶粒尺寸依赖的组装相态 | 第36-41页 |
3.5 纳米晶组装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生长机制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硫醇修饰的正四面体金纳米晶相互作用研究 | 第44-61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模型和方法 | 第45-48页 |
4.2.1 原子建模细节 | 第45-47页 |
4.2.2 平均力势的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4.3 纳米晶柔软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48-52页 |
4.4 相互作用各向异性的起源 | 第52-56页 |
4.5 晶粒排列取向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4.6 晶粒尺寸和配体长度对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 第57-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金纳米晶超晶格晶粒间距和多体效应的模拟研究 | 第61-72页 |
5.1 引言 | 第61-62页 |
5.2 模型和方法 | 第62-64页 |
5.3 晶粒尺寸对晶粒间距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 配体长度对晶粒间距的影响 | 第65-67页 |
5.5 外部压强对晶粒间距的影响 | 第67-69页 |
5.6 多体效应对晶粒间距的影响 | 第69-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金纳米晶超晶格弹性性质的模拟研究 | 第72-84页 |
6.1 引言 | 第72-73页 |
6.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73-77页 |
6.2.1 原子尺度模拟细节 | 第73-74页 |
6.2.2 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 | 第74-77页 |
6.3 晶粒尺寸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6.4 配体长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78-80页 |
6.5 纳米晶结晶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七章 金纳米晶超晶格的弹性不对称性 | 第84-95页 |
7.1 引言 | 第84页 |
7.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84-87页 |
7.2.1 模拟细节 | 第85页 |
7.2.2 弹性张量的计算方法 | 第85-87页 |
7.3 弹性不对称性模拟结果 | 第87-88页 |
7.4 弹性不对称性机理分析 | 第88-93页 |
7.5 晶粒尺寸和配体长度对弹性不对称性的影响 | 第93-9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八章 二维金纳米晶超晶格拉伸行为的粗颗粒化模拟 | 第95-106页 |
8.1 引言 | 第95-96页 |
8.2 模型和方法 | 第96-99页 |
8.3 应力应变关系 | 第99-101页 |
8.4 晶粒尺寸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8.5 配体长度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6-109页 |
9.1 工作总结 | 第106-107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9.3 工作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