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19-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论文特色及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2-3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5页
        2.1.1 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概念第22-23页
        2.1.2 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第23-24页
        2.1.3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32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25-27页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27-29页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9-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第33-57页
    3.1 分析框架及数据来源第33-35页
        3.1.1 分析框架第33-34页
        3.1.2 数据来源第34-35页
    3.2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现状第35-47页
        3.2.1 成都市基本情况第35-36页
        3.2.2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财力投入现状第36-38页
        3.2.3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物力投入现状第38-44页
        3.2.4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人力投入现状第44-47页
    3.3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第47-52页
        3.3.1 成都市医院人次均医疗费用现状第47-49页
        3.3.2 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现状第49-51页
        3.3.3 成都市医院床位利用情况第51-52页
    3.4 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结果现状第52-56页
        3.4.1 成都市妇幼保健进展情况第52页
        3.4.2 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第52-54页
        3.4.4 老年人健康管理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均等化视角的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57-64页
    4.1 成都市各区县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差异大第57-58页
        4.1.1 问题阐述第57页
        4.1.2 原因分析第57-58页
    4.2 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第58-59页
        4.2.1 问题阐述第58-59页
        4.2.2 原因分析第59页
    4.3 不同人口结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存在差距第59-61页
        4.3.1 问题阐述第59-60页
        4.3.2 原因分析第60-61页
    4.4 重医疗,轻卫生的现象依然存在第61-62页
        4.4.1 问题阐述第61-62页
        4.4.2 原因分析第62页
    4.5 民营机构数量占优,但服务工作主要由公办机构承担第62页
        4.5.1 问题阐述第62页
        4.5.2 原因分析第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推进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第64-69页
    5.1 意识提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人公意识和职业认识第64-65页
        5.1.1 正确树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第64-65页
        5.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意识第65页
    5.2 技术支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第65-66页
        5.2.1 依托“大数据”理念,提供精准化公共卫生服务第66页
        5.2.2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及系统第66页
    5.3 机制完善:大力推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第66-68页
        5.3.1 落实上下联动机制第67页
        5.3.2 建立健全防治结合机制第67页
        5.3.3 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的机制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在新浪微博中的建构与传播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高效率安全DC/DC变换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