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4-18页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14-15页 |
(一) 人与自然的统一 | 第14-15页 |
(二) 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15页 |
二、人与人的和谐 | 第15-16页 |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老子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22页 |
一、"道"—老子和谐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二、 "冲气以为和"—老子和谐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三、"反者道之动"一老子和谐思想的一般规律 | 第19-20页 |
四、"知和"、"知常"、"知止"、"知足"—老子和谐思想的认识基础 | 第20-21页 |
五、"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和谐思想的价值追求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与老子和谐思想的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一、唯物主义与道法自然之比较 | 第22-23页 |
二、唯物辩证法与阴阳大道之比较 | 第23-25页 |
三、共产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化天下之比较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28-38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动理论创新 | 第28-30页 |
(一)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发展 | 第28-29页 |
(二) 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 | 第29-30页 |
(三) 坚持思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弊得失 | 第30页 |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创新把脉改革新方向 | 第30-35页 |
(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 第31-32页 |
(二)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第32-33页 |
(三)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第33-34页 |
(四) 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制度之笼 | 第34-35页 |
三、坚持绿色发展,以完善的生态制度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35-38页 |
(一)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 第35-36页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把"生态红线" | 第36-37页 |
(三) 加大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