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布苏病毒对雏鹅的致病性研究
符号说明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坦布苏病毒 | 第12-20页 |
·坦布苏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 第12-15页 |
·病原类型和形态学 | 第12-13页 |
·坦布苏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 第15-16页 |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 第16页 |
·坦布苏病毒检测技术 | 第16-20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第16-17页 |
·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7页 |
·RT-LAMP技术 | 第17-18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 第18页 |
·间接ELISA方法 | 第18-19页 |
·三重抗体ELISA方法 | 第19页 |
·地高辛标记 | 第19页 |
·乳胶凝集试验 | 第19-20页 |
·鸭坦布苏病毒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的建立 | 第20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法 | 第20页 |
·坦布苏病毒的防控 | 第20-21页 |
·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 | 第20-21页 |
·坦布苏病毒病的治疗 | 第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3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病毒 | 第22页 |
·菌种 | 第22页 |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3-25页 |
·方法 | 第25-33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25页 |
·TMUV SDSG株ELD50测定 | 第25页 |
·动物试验 | 第25页 |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第25-30页 |
·病理组织学研究 | 第25-27页 |
·TMUV-E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7-29页 |
·免疫组化研究 | 第29-30页 |
·RNA的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30-32页 |
·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反转录 | 第3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1-32页 |
·IFN-γ和IL-4 测定 | 第32页 |
·抗体水平测定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坦布苏病毒SDSG株的分离 | 第33-34页 |
·RT-PCR扩增结果 | 第33页 |
·坦布苏病毒SDSG株ELD50的测定 | 第33-34页 |
·TMUV人工感染雏鹅的试验结果 | 第34-57页 |
·临床症状 | 第34-38页 |
·剖检变化 | 第38-41页 |
·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 | 第41-47页 |
·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41-47页 |
·免疫组化 | 第47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47-51页 |
·IL-4 和IFN-γ的检测结果 | 第51-55页 |
·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