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流动注射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页 |
·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流动注射分析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概述 | 第14-16页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 第16页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创新点与研究特色 | 第19-21页 |
2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铜的新方法研究 | 第21-34页 |
·概述 | 第21-23页 |
·铜的生物性功能及毒性 | 第21页 |
·铜的光度法检测现状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新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4-25页 |
·PAN浓度 | 第25-26页 |
·CPB浓度 | 第26-27页 |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用量 | 第27页 |
·仪器参数的优化 | 第27-29页 |
·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 第29-33页 |
·线性关系 | 第30-31页 |
·检出限 | 第31页 |
·精密度 | 第31-32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与消除 | 第32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碘的新方法研究 | 第34-46页 |
·概述 | 第34-36页 |
·碘的生理效应 | 第34页 |
·碘的检测现状 | 第34-35页 |
·本研究的新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8页 |
·乙基紫浓度 | 第38-39页 |
·碘化钾浓度 | 第39页 |
·CTMAB浓度 | 第39-40页 |
·硫酸溶液浓度 | 第40-41页 |
·仪器参数的优化 | 第41-42页 |
·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 第42-44页 |
·线性关系 | 第42页 |
·检出限 | 第42页 |
·精密度 | 第42-43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与消除 | 第43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流动注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钴的新方法研究 | 第46-59页 |
·概述 | 第46-48页 |
·钴的影响及毒性作用 | 第46页 |
·钴的检测现状 | 第46-47页 |
·本研究的新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9-51页 |
·SAF浓度 | 第51页 |
·CPB浓度 | 第51-52页 |
·硼砂缓冲溶液用量 | 第52页 |
·仪器参数的优化 | 第52-55页 |
·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 第55-57页 |
·线性关系 | 第56页 |
·检出限 | 第56页 |
·精密度 | 第56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与消除 | 第56-57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