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柱芳烃的合成与超分子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3页
   ·超分子化学简介第10-12页
     ·超分子化学的兴起第10页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第10-12页
   ·柱芳烃的合成第12-16页
     ·柱芳的合成方法第12-14页
     ·高阶柱[n]芳烃的合成第14页
     ·柱芳烃的成环机理第14-16页
   ·柱芳烃的结构与构象第16-17页
     ·柱芳的骨架结构第16-17页
     ·柱芳的构象第17页
   ·柱芳烃的衍生化第17-19页
     ·柱芳的全衍生化第18页
     ·柱芳的选择性衍生化第18-19页
   ·柱芳烃的分子识别第19-21页
     ·烷氧基柱芳烃的分子识别第19-20页
     ·全酚羟基柱芳烃的分子识别第20-21页
     ·水溶性柱芳烃的分子识别第21页
   ·论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实验设计第23-28页
   ·超分子体系的设计第23-24页
   ·主客体化合物结构分析第24-26页
   ·主体分子的合成路线第26-27页
   ·客体分子的合成路线第27-28页
3 实验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第28-43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8-29页
   ·柱[5]芳烃的选择性氧化第29-32页
     ·甲基化柱[5]芳烃的合成(Compound 1)第30页
     ·柱[4]芳烃[1]醌的制备(Compound 2)第30-31页
     ·柱[3]芳烃[2]醌的制备(Compound 3)第31页
     ·柱[2]芳烃[3]醌的制备(Compound 4)第31-32页
     ·柱[1]芳烃[4]醌的制备(Compound 5)第32页
   ·主体H1、H2、H3的制备第32-40页
     ·Compound 6的合成第32-33页
     ·Compound 7的合成第33页
     ·Compound 8的合成第33-34页
     ·Compound 9的合成第34页
     ·Compound 10的合成第34-35页
     ·Compound 11的合成第35页
     ·Compound 12的合成第35-36页
     ·Compound 13的合成第36-37页
     ·Compound 14的合成第37页
     ·Compound 15的合成第37-38页
     ·H1的合成第38-39页
     ·H2的合成第39-40页
     ·H3的合成第40页
   ·客体G2-G5的合成第40-43页
     ·G2的合成第40-41页
     ·G3的合成第41页
     ·G4的制备第41-42页
     ·G5的制备第42-43页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79页
   ·柱[5]芳烃的选择性氧化第43-44页
   ·H1(H1a和H1b)的制备第44-46页
   ·H1a与G1、G2组成的超分子体系第46-63页
     ·H1a与G1的主客体化学第46-49页
     ·H1a与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乙腈(v/v)=1:1)第49-54页
     ·H1a与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二甲亚砜(v/v)=3:1)第54-57页
     ·H1a与G1-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乙腈(v/v)=1:1)第57-58页
     ·H1a与G1-G2的主客体化学(氯仿/二甲亚砜(v/v)=3:1)第58-63页
   ·H1b与G1、G2组成的超分子体系第63-73页
     ·H1b与G1的主客体化学第63-65页
     ·H1b与G2的主客体化学第65-68页
     ·H1b与G1-G2的主客体化学第68-73页
   ·H1a与G3的主客体化学第73-74页
   ·H1a与G4的主客体化学第74-75页
   ·H1a与G5的主客体化学第75-76页
   ·H2与G2的主客体化学第76-77页
   ·H3与G2的主客体化学第77-79页
结论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附录第87-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铜、碘和钴的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富勒烯环丙烷羟基吡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