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引言 | 第12页 |
·斜拉桥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超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和抗风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抗风性能的研究 | 第16页 |
·存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超大跨度斜拉桥抗风稳定性分析理论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页 |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及施工状态的确定方法 | 第19-22页 |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确定方法 | 第19-21页 |
·斜拉桥施工状态确定方法 | 第21-22页 |
·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理论 | 第22-25页 |
·大跨径桥梁三维非线性空气静力分析理论 | 第25-28页 |
·非线性静风荷载 | 第25-27页 |
·桥梁结构三维非线性空气静力分析流程 | 第27-28页 |
·大跨度桥梁三维颤振分析理论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超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32-60页 |
·引言 | 第32页 |
·主跨 1400M斜拉桥方案简介 | 第32-34页 |
·自锚式斜拉桥方案 | 第32-34页 |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方案 | 第34页 |
·有限元建模及合理成桥状态确定 | 第34-3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合理成桥状态确定 | 第36-38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8-45页 |
·结构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45-53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45-52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52-53页 |
·与同等主跨悬索桥抗风稳定性的比较 | 第53-59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54-57页 |
·空气动力力稳定性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超大跨度部分地锚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的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 第60-77页 |
·引言 | 第60页 |
·地锚段主梁长度 | 第60-63页 |
·动力特性 | 第60-61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61-62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62-63页 |
·辅助墩数量 | 第63-66页 |
·动力特性 | 第63-64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64-65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65-66页 |
·主梁宽度 | 第66-69页 |
·动力特性 | 第67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67-68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68-69页 |
·主梁高度 | 第69-72页 |
·动力特性 | 第69-70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70-71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71-72页 |
·桥塔高跨比 | 第72-75页 |
·动力特性 | 第72-73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 | 第73-74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77-86页 |
·引言 | 第77页 |
·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自锚式斜拉桥方案 | 第77-78页 |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方案 | 第78页 |
·施工阶段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78-81页 |
·施工阶段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81-84页 |
·空气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81-84页 |
·空气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86-87页 |
·超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体系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86页 |
·超大跨度部分地锚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的设计参数影响研究 | 第86-87页 |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87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