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星际软着陆动力下降与障碍规避制导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注释表第13-14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课题来源第15页
     ·研究背景第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历次成功的动力下降与着陆典型方案综述第16-18页
   ·着陆避障的必要性与技术挑战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9-23页
     ·软着陆动力下降制导方法研究现状第19-20页
     ·软着陆障碍检测与规避制导方法研究现状第20-22页
     ·线性协方差分析技术研究现状第22-23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3-24页
第二章 动力下降与障碍规避制导方案描述与建模第24-39页
   ·引言第24页
   ·动力下降与障碍规避制导方案第24-31页
     ·典型方案第24-28页
     ·改进方案第28-31页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矩阵第31-33页
     ·坐标系定义第31-32页
     ·坐标转换矩阵第32-33页
   ·着陆环境模型第33-35页
     ·引力场模型第33页
     ·月球自转第33-34页
     ·地形模型第34-35页
   ·动力学模型第35-38页
     ·动力下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第35页
     ·主减速段动力学模型第35-36页
     ·粗避障段动力学模型第36-37页
     ·精避障段动力学模型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典型的动力下降与着陆避障制导方法第39-58页
   ·引言第39页
   ·动力下降段的自适应线性正切制导律第39-42页
     ·制导律设计第39-40页
     ·仿真分析第40-42页
   ·快速调整段线性制导律第42-44页
     ·制导律设计第42-43页
     ·仿真分析第43-44页
   ·粗避障段的障碍检测与规避制导第44-49页
     ·基于光学灰度图像的障碍检测第44-45页
     ·安全着陆点选择策略第45-46页
     ·粗避障段的四阶多项式制导律第46-49页
   ·精避障段的障碍检测与规避制导第49-54页
     ·基于三维高程图的障碍检测第49-52页
     ·安全着陆点选择策略第52页
     ·精避障段的PID制导律第52-54页
   ·缓速下降段的PD制导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改进的动力下降与着陆避障制导方法第58-82页
   ·引言第58页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动力下降标称轨迹制导第58-68页
     ·基本思路第58-59页
     ·动力下降最优制导问题描述第59-60页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最优轨迹求解过程第60-62页
     ·最优标称轨迹仿真第62-64页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最优闭环制导律第64-66页
     ·最优闭环制导仿真第66-68页
   ·基于三维成像闪光雷达的一次障碍检测与燃耗最优避障着陆制导第68-81页
     ·基本思路第68-69页
     ·基于三维成像闪光雷达的一次障碍检测算法第69-71页
     ·改进的安全着陆点选择策略第71-74页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燃耗最优避障着陆制导律第74-76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两种方案中制导算法性能对比与误差分析第82-92页
   ·引言第82页
   ·两种方案中制导算法性能对比第82-85页
     ·问题描述第82-83页
     ·仿真分析第83-85页
   ·模型误差对着陆状态的影响第85-89页
     ·问题描述第85页
     ·自转因素第85-87页
     ·仿真分析第87-89页
   ·初始状态误差对着陆制导精度的影响第89-91页
     ·问题描述第89页
     ·线性协方差分析方法第89-90页
     ·仿真分析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第92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超声速飞行器周期巡航轨迹的设计和优化
下一篇:波浪对直升机应急漂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