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地图的微课程设计研究--以高校《摄影基础》课程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知识地图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微课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一)微课与微课程 | 第15-16页 |
(二)知识地图 | 第16-17页 |
二、研究依托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二)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三)认知负荷理论 | 第19页 |
(四)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修订)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知识地图理论所进行的微课程设计 | 第21-32页 |
一、微课程的组织框架 | 第21-22页 |
二、构建原则 | 第22-23页 |
(一)符合学科的联系、课程的定位 | 第22页 |
(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学能力 | 第22页 |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建构 | 第22-23页 |
(四)辅助信息对于课程的帮助符合认知负荷理论 | 第23页 |
三、设计课程的策略 | 第23-32页 |
(一)知识地图的构建 | 第23-27页 |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 第27-32页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地图的《摄影基础》微课程设计案例 | 第32-46页 |
一、高校微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 第32-33页 |
(一)高校对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 第32页 |
(二)资源实践应用效果不佳,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 第32页 |
(三)缺乏微课程资源平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 第32-33页 |
二、《摄影基础》微课程知识地图的构建 | 第33-37页 |
(一)明确使用对象和知识范围 | 第33页 |
(二)“三分法”拆分知识 | 第33-34页 |
(三)知识的关联与知识地图的实现 | 第34-37页 |
三、《摄影基础》微课的设计开发 | 第37-46页 |
(一)学习者分析 | 第37页 |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 第37-39页 |
(三)知识的选取、拆分和重组 | 第39页 |
(四)微课的教学设计 | 第39-41页 |
(五)微课的脚本设计 | 第41-44页 |
(六)微课开发的实现技术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摄影基础》微课程适用性检验 | 第46-51页 |
一、检验中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6页 |
二、检验的实施 | 第46页 |
三、调查数据分析 | 第46-49页 |
(一)微课的认知情况调查 | 第46-47页 |
(二)关于对微课呈现效果态度的调查 | 第47-48页 |
(三)关于微课效果的调查 | 第48页 |
(四)微课资源建设调查结果 | 第48-49页 |
四、结论 | 第49-51页 |
(一)学生角度 | 第49-50页 |
(二)教师角度 | 第50-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2页 |
附录一 与王老师的访谈记录 | 第55-57页 |
附录二 与刘老师的访谈记录(QQ访谈) | 第57-58页 |
附录三 与同学甲的访谈记录 | 第58-59页 |
附录四 与同学乙的访谈记录 | 第59-61页 |
附录五 微课教学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