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多楔带轮旋压成形仿真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多楔带轮加工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 ·铸、锻-切削成形加工方法 | 第13页 |
| ·塑性成形加工方法 | 第13-15页 |
| ·旋压成形技术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 ·多楔带轮的旋压成形 | 第14页 |
| ·多楔带轮的旋压成形设备 | 第14-15页 |
|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数值仿真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常用旋压成形数值仿真软件 | 第15-16页 |
| ·旋压成形数值仿真建模的特点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旋压数值仿真方法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 ·本课题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多楔带轮旋压数值仿真建模 | 第21-41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仿真的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 ·连续体的离散化 | 第22页 |
| ·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22-27页 |
| ·塑性变形基本准则 | 第23-24页 |
| ·虚功方程 | 第24页 |
| ·应力应变增量关系 | 第24-25页 |
|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方程 | 第25-27页 |
| ·动力学显式有限元法 | 第27-29页 |
| ·准静态分析法 | 第29-30页 |
| ·多楔带轮旋压数值仿真建模 | 第30-40页 |
| ·传统仿真建模方法的缺陷 | 第31-33页 |
| ·采用传统3D建模 | 第31-32页 |
| ·采用传统2D平面建模 | 第32-33页 |
| ·模型构建 | 第33-40页 |
| ·材料本构方程 | 第34-36页 |
| ·接触边界条件 | 第36页 |
| ·摩擦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 ·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 ·提高模型求解效率的策略 | 第38-39页 |
| ·能量平衡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机理研究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旋压多楔带轮的毛坯设计与成形工艺选择 | 第41-43页 |
| ·毛坯设计 | 第41-42页 |
| ·成形工艺选择 | 第42-43页 |
|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 | 第43-47页 |
| ·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 | 第43-45页 |
| ·成形过程中的应变分布 | 第45-47页 |
| ·材料流动规律研究 | 第47-51页 |
| ·成形过程中的位移场和速度场分布 | 第48-51页 |
| ·成形过程中的载荷曲线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的试验研究 | 第53-68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旋压多楔带轮A的试验研究 | 第54-59页 |
| ·试验准备 | 第54-55页 |
| ·多楔带轮A的旋压成形试验验证 | 第55-57页 |
| ·多楔带轮A在实际生产中的产品缺陷 | 第57-59页 |
| ·水泵带轮B的试验研究 | 第59-67页 |
| ·水泵带轮B旋压缺陷的形成机理及工艺改进 | 第60-63页 |
| ·压脱-扭矩试验研究 | 第63-67页 |
| ·试验准备 | 第63-65页 |
| ·压脱-扭矩关系式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多楔带轮旋压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的影响 | 第68-81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整形轮对“鼓形”成形的影响 | 第68-76页 |
| ·整形轮径向进给量f对“鼓形”成形的影响 | 第69-71页 |
| ·整形轮底面距离芯模的距离h对“鼓形”成形的影响 | 第71-72页 |
| ·整形轮的高度H对“鼓形”成形的影响 | 第72-73页 |
| ·“鼓形”质量对成形的影响的试验验证 | 第73-76页 |
| ·旋轮的轮齿断裂原因分析与成形角对旋轮受力的影响 | 第76-80页 |
| ·终成形旋轮的轮齿断裂的原因分析 | 第76-78页 |
| ·预成形轮成形角对旋轮终成形旋轮受力的影响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81-83页 |
| 1. 结论 | 第81-82页 |
| 2. 展望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9页 |